一、芦笋栽植密度
定植密度即单位面积栽植芦笋的株数。定植密度的合理与否,关系到采笋年限内的株丛发育、嫩茎数量、产量、质量和采笋年限的长短及管理是否方便等。
根据试验和笋农多年的生产实践,栽培白芦笋由于需要培土软化嫩茎,所以行距不能太小,以行距1.8米、株距0.25~0.3米、每亩定植1300~1400株最为合适。
绿芦笋栽培由于不受培土的限制,行距可缩小到1.3~1.5米,株距同样是0.25~0.3米,每亩定植1800~2000株较为合适。
南方地区行距适当加大到1.4~1.5米为宜。为避免植株间激烈竞争,都不宜采用双行密植。
二、芦笋栽植深度
栽芦笋时提前7~8天将整好的定植沟进行浇水沉实。栽笋时先将定植沟搂平,在定植沟中间划一条直线,然后将带土块(栽后不伤根、不缓苗)的幼苗,按芦笋幼苗地上茎萌生的生长发展方向进行定向定植。
定植苗应有3条以上地上茎,若按南北沟向定植,将第1次抽出的地上茎(较短细的一条茎)放置在北面或南面,不可放在沟的两侧;若按东西沟向定植,第1次抽出的地上茎应放在沟的东面或西面,做到与定植行向一致。大苗与小苗分开,不要混栽,要栽大苗弃弱苗,以免影响芦笋的整齐度。
定植时沿直线株距0.25~0.3米,随挖穴随栽植。穴径的大小以能放进幼苗为标准,栽后覆土4~5厘米并按实,然后浇水。深栽浅埋,即栽植深度距地平面较深,一般在地平面以下13~15厘米。但是栽时苗子埋土较浅,埋土4~5厘米,相当于栽在m中间的凹点上。
随着笋苗的生长,在以后管理过程中,逐渐取土分次将定植沟填平,使栽苗的深度保持在12厘米左右。栽植过深,容易造成缺株或幼苗发育不良。栽植过浅,植株营养不良,地上茎易倒伏,且产量不高。
试验表明,芦笋的地下茎(鳞茎盘)在土壤中具有自行调节深度的功能,栽植过浅向下发展,栽植过深向上发展,定植于13~15厘米处则水平发展,说明13~15厘米深度为最好,13~15厘米是鳞茎盘所处的最佳土壤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