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及危害有哪些?

2024-10-4 04:55|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3| 评论: 0

摘要: 甘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病害种类也较多,病毒病是最重要 的病害。自1919年恩辛(Ensign)报道发现病毒病以来,世界上不 少国家和地区都相继报道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和给生产造 ...
甘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病害种类也较多,病毒病是最重要 的病害。 自1919年恩辛(Ensign)报道发现病毒病以来,世界上不 少国家和地区都相继报道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和给生产造成的为 害。 自70年代以来,美国、南非、日本、尼日利亚、国际马铃薯中心 (CIP)、亚蔬中心(A VRDC)等一些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陆续开 展了甘薯病毒病的病理研究,相继报道了侵染甘薯的20余种病毒 和类病毒,对其中少数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世界各地发生最 普遍、研究最深入的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 (1)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 这种是目前已知病毒中最 重要、分布最广的一种病毒。 该病毒在热带、***带和温带国家都 报道过。 该病毒早期有多种命名,如褐裂病毒(SPRCV)、甘薯环 斑病毒 (SPRSV)、 甘 薯 叶 斑 病 毒 (SPLSV)、 甘 薯 内 木 栓 病 毒 (SPICV)及甘薯病毒 A(SPV?A)。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可通过汁液摩擦、嫁接方式传播,亦可经棉 蚜(Aphisgossypii)、桃蚜(Ayzwspersicae)、萝卜蚜(Aerysimi)等 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但种子传播的可能性很低。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粒子为弯曲杆状,一般长度为830~850纳 米。 外壳蛋白的分子量为3.65~106道尔顿,为马铃薯 Y 病毒组 成员,寄主范围仅限于旋花科和藜科的苋色藜、昆诺藜。 某些株系 也感染茄科植物烟草。 该病毒体外失活温度为60℃~65℃,稀释 限点在10-3-10-5,体外存活期不超过24小时。 (2)甘薯轻斑驳病毒(SPMMV) 甘薯轻斑驳病毒是1976年 在非洲的甘薯上分离出来的。 最早称为甘薯病毒 T(SPV?T)。 该 病毒不蚜传、不种传,而是以白粉虱为传播介体。 寄主范围很广, 很容易通过汁液传播到多种草本植物上,可侵染14科中的45种 植物,其中心叶烟和普通烟受感染后显示明脉、叶片卷缩扭曲。 该 病毒粒体为丝状,长800~950纳米,属马铃薯 Y 病毒科的花叶病 毒组。 (3)甘薯潜隐病毒(SPLV) 甘薯潜隐病毒最早是由我国台 湾省(Liao等,1979) 报道的,当时被称为甘薯病毒 N(SPV?N)。 该病毒侵染甘薯后多数品种不产生明显的叶部症状。 它容易通过 汁液传播到旋花科、藜科、茄科植物上。 甘薯潜隐病毒和甘薯羽状 斑驳病毒密切相关,同属马铃薯 Y 病毒组中典型的蚜传成员。 (4)甘薯黄矮病毒(SPYDV) 此种病毒最早是由我国台湾省 报道的。 受病毒侵染的叶片症状表现为斑驳、褪绿和植株矮化,在 肥力较差和低温条件下有利于发病。 感病植株的薯块发育不良。 该病毒通常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混合发生。 寄主除旋花科植物 外,还包括千日红、胡麻、曼陀罗和望江南、决明等。 (5)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毒(SPCLV) 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 毒最初是从波多黎各的甘薯普利苕品种上分离得到的,甘薯类花 椰菜花叶病毒粒体为直径约50纳米的球状粒子。 传毒媒介尚不 清楚。 (6)其他 甘 薯 褪 绿 矮 化 病 毒 (SPCSV)、 甘 薯 褪 绿 斑 病 毒 (SPCFVH 或 C?2)、 甘 薯 卷 叶 病 毒 (SPLCV)、 黄 瓜 花 叶 病 毒 (CMV)、C?3、C?4、C?6、C?8、马铃薯纺锤形类病毒(PSTVD)、烟草 花叶病毒(TMV)等。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甘薯为什么要进行脱毒繁育?
甘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病害种类也较多,病毒病是最重要 的病害。自1919年恩辛(Ensign)报道发现病毒病以来,世界上不 少国家和地区都相继报道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和给生产造 ...
下一篇:茼蒿什么时候移栽
甘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病害种类也较多,病毒病是最重要 的病害。自1919年恩辛(Ensign)报道发现病毒病以来,世界上不 少国家和地区都相继报道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和给生产造 ...

相关技术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灌溉施肥中肥料的选用要点
  一般来说,用于灌溉施肥的肥料应满足以下条件:溶液中养分浓度高,田间温度下完全
灌溉施肥技术的优点
  灌溉施肥是指肥料随同灌溉水进入田间的过程,是施肥技术和灌溉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
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意义
  自化肥问世以来,就以其营养元素含量高、肥效快、增产效应明显、用量少、使用方便
平衡施肥的依据
  平衡施肥技术,是一项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技术。过去把这项技术叫做测土配方施肥
平衡施肥产生的原因
  化肥施用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施用单一元素肥料到多元素肥料配合施用、由经验配方
什么是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
常用叶面肥的配制及施用方法
  为了方便读者熟悉一些常用的叶面肥的施用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叶面肥的配制及施
作物叶面肥的施用技术要点
  叶面肥施用技术与方法是影响和制约叶面施肥效果的有效因素之一,因此,为提高叶面
影响叶面肥吸收的因素
  对于作物叶面吸收而言,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不同的喷施时间,温度、湿度、光照、土
叶面肥的施肥原理
  从作物叶片结构看,在叶片的表面有一层角质层,角质层下是叶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
叶面施肥的主要缺点
作物采用叶面施肥具有诸多优点,但与根部土壤施肥供应养分相比,叶面施肥在应用中也存
采用叶面肥的优点
  喷叶面肥与根部土壤施肥相比,叶面肥具有一些特殊的优点。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
益菌型叶面肥的特点
  益菌型叶面肥是利用与作物共生或互生的有益菌类,通过人工筛选培养制成菌肥,用于
肥药型叶面肥的特点
  肥药型叶面肥中,除了营养元素成分外,还加入一定数量和不同种类的农药或除草剂,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0-6 19:17 , Processed in 0.20855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