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水草,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EomeconchionanthaHance的全草。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癣疮,湿疹,跌打损伤,腰痛,咳血。 功效作用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 主治 目赤肿痛,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癣疮,湿疹,跌打损伤,腰痛,咳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或晒干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药理作用 1、抗菌抑菌作用。 2、镇痛镇静作用。 3、毒性:肝毒性。 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治小儿癣疮。” 2、《江西草药》:治毒蛇咬伤,全身瘙痒,流黄水,疮疖,无名肿毒,急性结膜炎。” 3、《湖南药物志》:止血逐瘀,杀虫。” 4、《福建药物志》: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治支气管炎,疔疮疖肿,跌打损伤。” 5、《浙江药用植物志》:治劳伤腰痛,肺结核咳血。” 6、《中国民族药志》:祛腐生肌。用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内伤出血。”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口腔溃疡:血水草全草适量。捣烂,绞汁漱口。(《中国民族药志》) 2、治毒蛇咬伤:血水草适量。捣烂,兑淘米水外洗,外敷;亦可内服。(《中国民族药志》) 3、治内伤出血:血水草15g,蜈蚣藤根、两面针根各10-15g。泡酒内服,适量,每日2次。(《中国民族药志》) 加工炮制采收加工 秋季采集全草,晒干或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