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棕皮头,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高原鸢尾IriscollettiiHook.f.的根、叶鞘纤维、叶。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瘀,止痛,通窍之功效。常用于跌打肿痛,鼻塞不通,牙痛,外伤出血,疮毒生蛆。 功效作用功能 祛瘀,止痛,通窍。 主治 用于跌打肿痛,鼻塞不通,牙痛,外伤出血,疮毒生蛆。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吹鼻引嚏。内服:每次0.1-0.3g,研末冲。 注意事项 内服宜慎,孕妇及体弱者禁服,服后不能再饮酒。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催吐,活血祛瘀,止血,止痛,通窍。主治跌打内伤,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疮毒生蛆,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跌打内伤:小棕皮头须根,量本人手指骨节1节长,研末,酒送服。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2、治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小棕皮头棕披毛以上部分研末,吹鼻取嚏。 3、治外伤出血:小棕皮头披毛、叶研末,配海螵蛸、苦龙胆、见血飞等药外用。 4、治疮毒生蛆:小棕皮头主根、叶研末,外敷患处。(1-4方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加工炮制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