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簕,中药名。为豆科云实属植物喙荚云实CaesalpiniaminaxHance的根、茎、叶及种子。南蛇簕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也有栽培。根、茎、叶具有清热解暑,消肿,止痛,止痒之功效;种仁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根、茎、叶常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种仁常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 功效作用功能 根、茎、叶:清热解暑,消肿,止痛,止痒;种仁:清热利湿。 主治 根、茎、叶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种仁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 用法用量 根、茎、叶、种仁均为9-15克;茎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凡虚寒者不宜应用。 药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感冒发热:南蛇簕(茎叶)9克,甘草1.5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子宫下垂:南蛇簕根60g,五指牛奶根、大力王根各45g,同鸡肉煲服。(《广西特色中草药资源选编》) 附注 南蛇簕种子,部分地区作苦石莲使用。性味功效与石莲子(甜石莲)有别,不宜混用。 加工炮制采收加工 全年采根及茎、叶,洗净切片,晒干。秋季采果,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种子椭圆形,两端钝圆,长1.2-2.2cm,直径0.7-1.2cm。表面乌黑色,有光泽,有时可见横环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种柄残基,其旁为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极难破开。种皮内表皮灰黄色,平滑而有光泽,除去种皮后,内为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质,中央有空隙。气微弱,味极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