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渍害的关键在于降低地下水位, 降低土壤水分含量, 结合
苗期增施速效肥, 促进油菜健壮生长, 提高抗逆能力, 同时及时防
止次生病害的发生。
(1) 选用耐湿性强的品种 在水旱轮作区、 地势低洼、 地下水
位较高以及容易发生渍害的地区, 应选择具有较高的相对发芽率,
较高的相对苗长、 根长、 苗重和活力指数, 较高的抵御缺氧胁迫能
力的耐渍油菜品种。
198第三章 油菜优质高产栽培疑难解析
(2) 合理整地与开沟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做到沟渠配
套, 确保涝能排、 旱能灌。 稻油两熟地区, 为保证油菜正常播种,
对于排水不良的烂泥田, 可在水稻收获前7~10天四周开沟排水;
若残水难于排干, 可采用高畦深沟栽培方式, 这种方式有利于降低
地下水位, 促进根系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对土质黏重、 田块面积较
大以及排水不易的田块, 应当提早开沟排水, 并加深排水沟, 整地
时注意开好 “三沟” (畦沟、 腰沟、 围沟)。
一般排水不良的积水地区, 往往地下水位也较高, 因而在排水
时要考虑综合措施, 既要排除地表径流, 又要降低地下水位。 目前
生产上推行的深沟高畦排水措施, 效果很好。 方法是: 在播前或移
栽前结合其他管理措施开沟做畦, 畦宽150厘米左右, 一般沙质土
透水性良好, 可适当放宽畦面; 黏重土透水性差, 畦面可窄一些。
在特别低洼和多雨地区, 可采用窄畦拱背的方式, 沟的深度以畦沟
26~33厘米、 腰沟33厘米以上、 围沟50厘米以上为宜。 地下水
位高的地块, 围沟深度应大于耕作层。
(3) 清沟排渍和中耕培土 长江中下游常有秋旱, 秋旱过后,
又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在稻-稻-油菜三熟制的条件下, 土壤排
水不良, 直播油菜的幼苗易发生猝倒病, 影响全苗。 田间湿度大的
田块, 油菜苗长势普遍较弱, 有的出现僵苗、 黄化苗、 死苗现象,
有的发芽率较低。 移栽田排水不良或油菜移栽后遇持续阴雨天气造
成叶片短小狭窄, 茎基部叶片发黄, 上部叶片的叶尖有时出现萎
蔫, 生长十分缓慢, 严重时出现烂根死苗。 对于这类渍害型弱苗,
在阴雨天气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清沟沥水, 做到主沟、 围沟、 畦沟沟
沟相通, 排水通畅, 做到雨住田干, 降低田间湿度。 天气转晴后要
及时进行中耕松土, 增施火土灰或腐熟的堆肥、 厩肥, 以提高地
温, 防除杂草, 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促进根系发育。
(4) 补施速效肥 渍害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 根系的营养吸收
能力下降, 这时要根据苗期长势, 每亩追施4~6千克尿素, 以促
进冬前生长。 在追施氮肥的基础上, 要适量补施磷钾肥, 增加植株
抗性, 每亩可施氯化钾3~4千克或者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
溶液或2%~3%的过磷酸钙水溶液50千克。 另外, 在现蕾后增施
199油菜优质高产问答
一次硼肥, 即亩用0.1%~0.2%硼肥溶液5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预防 “花而不实”。
(5) 防止倒伏发生 油菜发生渍害后地下部分发育受到创伤,
中后期可能会表现 “头重脚轻”, 故春后要在围绕保叶护根, 在中
耕松土、 培土壅根的基础上, 对春后有旺长趋势的地块, 薹期要及
时喷施1次生长调节剂, 一般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
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 以改善植株形体, 增强抗倒伏力。
(6) 防止次生病害 在发生渍害的田块, 阴雨结束后, 在低温
高湿条件下易发霜霉病,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菌核病、 根肿病
等。 要及时摘除底部的黄老病叶, 以减少菌核病的菌源, 选择晴天
交替喷施2~3次多菌灵, 或多·硫、 甲基硫菌灵、 硫菌灵、 代森
锰锌等进行预防。 对发生菜青虫为害的田块, 可用阿维菌素乳油,
或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交替喷雾防治。 对有蚜虫为害的田块, 可用
乐果乳剂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吡虫啉乳油等进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