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瓠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如何防治?

2024-9-27 12:59|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4| 评论: 0

摘要: (1)瓠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叶片的正面先出 现黄绿色斑点,扩展后变为浅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情 扩展后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病斑,致叶片变黄褐色干枯。湿 ...
(1) 瓠瓜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 叶片染病, 叶片的正面先出 现黄绿色斑点, 扩展后变为浅褐色病斑, 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 病情 扩展后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病斑, 致叶片变黄褐色干枯。 湿度大时, 叶背可见灰色至紫黑色霉状物 (别于瓠瓜细菌性褐斑病)。 防治方法 参见黄瓜霜霉病。 (2) 瓠瓜白粉病 (彩图130) 长江中下游地区瓠瓜白粉病发生 盛期在4月上中旬~7月下旬和9月~11月。 叶片发病, 开始发病为 个别近圆形白色小粉斑, 后扩大并数量增多, 不同病斑相互融合, 成 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 严重时全叶布满白粉, 白粉亦渐为灰白 色, 重病叶最后呈灰黄褐色, 并多从叶缘干枯死亡, 导致不同程度卷 曲。 有时在发病初期, 可见叶面无明显的白色粉状物, 而呈现边缘不 明显的黄色圆斑, 其叶背则生白色粉状斑。 在老病斑霉层中间可呈现 浅灰褐色。 藤、 叶柄及卷须发病, 病斑与叶上相似。 在植株生长晚期 有时病斑上可出现黑褐色小粒点。 病害严重时, 植株仅有梢部及长出 不久的侧藤嫩叶保持绿色。 防治方法参见黄瓜白粉病。 (3) 瓠瓜绵腐病 在春季发生频繁, 为害严重, 每年4~5 月 份, 平均气温22~28℃, 连阴雨天气多或湿度大利于此病发生和蔓 延。 苗期染病引起猝倒。 结瓜期染病, 主要为害果实。 贴土面的瓜先 发病, 病部初呈褐色水浸状, 后迅速变软, 致整个瓜变褐软腐, 湿度 大时, 病部长出白色棉毛, 本病也可引致死秧。 防治方法参见丝瓜绵 腐病。 (4) 瓠瓜枯萎病 (彩图131) 又称蔓割病、 萎蔫病、 死秧子, 是瓠瓜的一种主要病害。 幼苗发病, 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 茎基部变 褐缢缩, 多呈猝倒状。 成株期染病, 一般在开花结瓜后陆续表现症 状, 发病初期, 近地面主茎蔓呈褐色水浸状腐烂, 变细或纵裂, 并逐 渐干枯。 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 外观似缺水状, 尤以中午更为 明显, 早晚尚能恢复, 如此反复3天左右, 全株叶片枯萎下垂, 不再 276 恢复常态, 以致枯萎而死。 除整株枯死的以外, 还有一些病株表现为 半边萎蔫而另一边保持正常的现象。 挖检病株, 可见根部变褐或腐 烂, 茎基部稍缢缩, 有的呈纵裂, 患部常有溢出琥珀色胶质物。 剖切 病茎, 其维管束变为褐色 (别于蔓枯病)。 幼果或近成熟果实染病, 先端变褐, 严重的整个果实褐变。 潮湿时患部表面常见近粉红色霉状 物。 防治方法参见黄瓜枯萎病。 (5) 瓠瓜炭疽病 (彩图132) 叶片、 茎蔓和果实均可发病。 幼 苗染病, 瓠瓜种子带菌, 播种后遇有低温高湿的条件, 子叶出土需较 长时间, 经常出现子叶刚刚出土尚未展开, 子叶边缘或子叶上即产生 稍凹陷的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病斑, 边缘明显, 病部粗糙。 湿度大时 其上长出粉红色黏质物。 叶片染病, 初始产生水渍状圆形斑, 稍凹 陷, 扩大后直径约2~3厘米, 逐渐变为褐色、 微具同心轮纹, 病斑 边缘明显, 逐渐变为淡黄色近圆形, 天气干燥时病斑中央容易破裂穿 孔, 高湿条件下病部流出粉红色黏稠物。 叶柄、 茎蔓染病, 初始产生 淡褐色长椭圆形的条斑, 稍凹陷。 瓜条染病, 初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 病斑, 随后变为褐色, 圆形或近圆形, 大小2~6毫米, 明显凹陷; 高湿条件下, 病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着物, 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参 见黄瓜炭疽病。 (6) 瓠瓜灰霉病 (彩图133) 是瓠瓜保护地栽培中最易发生的 病害之一, 主要为害花、 瓜条、 茎蔓、 叶片等。 花果染病, 病菌首先 从凋萎的雌花开始侵入, 侵染初期花瓣呈水浸状或水渍状, 随后变软 腐烂并产生灰褐色霉层, 造成花瓣腐烂、 萎蔫、 脱落。 随着病情扩 展, 病菌逐渐向幼瓜扩展, 一般从顶部着花处开始侵染, 初为水渍状 病斑, 受害部分变软腐烂, 随后着生大量灰色霉层, 最后发病瓜条呈 黄褐色, 腐烂或脱落。 发病雄花或雌花如果落在叶片或茎秆上, 常诱 发茎蔓、 叶片发病。 叶片染病, 发病叶片由脱落的病花落到叶面上以 后, 引起发病, 叶面上形成不规则形大型病斑, 中央有褐色轮纹。 高 温条件下产生少量灰霉。 茎蔓染病, 脱落的病花黏附在茎蔓上时能引 起茎部的腐烂, 出现灰褐色病斑, 往往纵向开裂, 病部产生灰色霉 层。 严重时引致蔓折断, 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参见黄瓜灰霉病。 (7) 瓠瓜病毒病 (彩图134) 定植初期发病, 造成植株矮小, 叶片皱缩, 植株无法正常生长。 病情严重时后期叶片枯黄或死亡。 成 第六章 瓠瓜 277株期发病, 叶片上呈现深、 浅绿色相间的斑驳, 往往植株顶部连续几 张新叶发病, 造成植株生长缓慢。 重病株上部叶片畸形皱缩, 病株结 瓜数减少, 瓜面出现黑色小斑点且畸形, 失去商品价值。 一般在高温 干旱季节、 肥水不足、 管理粗放、 蚜虫为害重的田块发病重, 长江中 下游地区瓠瓜病毒病有春季5~6月和秋季9~11月两个发生盛期, 一般秋季重于春季。 防治方法参见黄瓜病毒病。 (8) 瓠瓜蔓枯病 (彩图135) 幼苗染病, 症状多出现在茎的下 部, 病部初始呈油浸状, 随后变黄褐色, 稍凹陷, 表皮龟裂, 常分泌 出流胶。 叶片染病, 叶面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的大病斑, 有些病斑 因受叶脉限制呈 “V” 字形或半圆形, 病斑黄褐色或淡褐色, 其上密 生很明显的小黑点。 在高湿条件下, 病斑可扩展至全叶, 导致叶片变 黑枯死。 茎蔓染病, 初始在近节部产生褪色油浸状斑, 稍凹陷, 并分 泌出琥珀色流胶, 干燥后变成黑褐色, 后期表面密生黑色小点, 茎表 皮呈黄白色干枯。 此病在病部表面产生小黑点为主要识别特征。 茎部 发病后表皮易撕裂, 引起瓜秧枯死, 但维管束不变色, 也不为害根部 (区别于枯萎病)。 防治方法参见黄瓜蔓枯病。 (9) 瓠瓜细菌性叶斑病 幼苗染病, 在子叶出现水渍状近圆形 的凹陷斑, 后变成黄褐色。 叶片染病, 初始在叶面产生油渍状小斑 点, 逐渐变成淡褐色近圆形或多角形斑, 边缘常具黄色油渍状。 空气 干燥时易破裂穿孔, 潮湿条件下病部溢出浅黄褐色菌脓。 瓜条、 茎蔓 染病, 病斑呈油渍状, 深绿色, 严重时龟裂或形成溃疡, 溢出菌液。 病菌可向内一直扩展到种子, 使种子带菌。 有时病瓜表面产生灰白色 菌液, 病部坏死下陷, 最后导致病瓜畸形、 干腐。 发病初期, 可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700倍液, 或77%氢 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 14%络氨铜水剂600倍液、 2%春雷霉素水剂600倍液、 50%代 森铵水剂1000倍液、 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0倍液、 3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等喷雾防治。 (10) 瓠瓜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染病, 先侵害下部老叶, 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 初始产生水渍状小点, 扩大 后受叶脉限制, 病斑呈多角形, 灰白色至灰褐色, 边缘有黄色晕环。 278 空气湿度高时, 叶背病部产生乳白色浑浊黏液, 既菌脓。 空气干燥 时, 叶背菌脓脱水形成白痕, 病部质脆, 干枯后易破裂造成穿孔 (别 于霜霉病)。 严重时, 病斑布满叶片, 使叶片干枯卷曲脱落。 果实染 病, 果皮初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凹陷病斑, 病斑能相互汇 合, 变为黑褐色大斑, 而后产生龟裂, 病部产生大量黄白色浑浊黏 液。 严重时可侵染果肉组织, 使果肉变色, 最后腐烂。 幼果染病, 常 造成落果或畸形果。 茎蔓、 叶柄和卷须染病, 初为水渍状小斑, 扩大 后呈短条状, 黄褐色, 空气湿度高时产生乳白色浑浊黏液, 严重时病 部出现裂口, 空气干燥时病部留有白痕。 防治方法参见黄瓜细菌性角 斑病。 (11) 瓠瓜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 在叶片上形成较大的黄褐色 至棕黄褐色病斑, 大小10~22毫米, 形状不规则。 病斑周围水浸状, 后褪绿变薄或现出浅黄色至黄色晕环, 严重的病斑融合成片, 最后破 裂或大片干枯。 防治方法参见黄瓜褐斑病。 (12) 瓠瓜褐腐病 又叫花腐病, 是瓠瓜的重要病害之一。 主要 为害花和幼瓜。 已开的花染病, 病花变褐F·B, 称为 “花腐”。 病菌 侵染幼瓜多从花蒂部侵入, 然后向全瓜蔓延, 病瓜外部变褐, 病部可 见白色茸毛状菌丝蔓延于瓜毛之间, 以后隐约可见棉毛状霉的顶部有 灰白色至黑色头状物。 湿度大时, 病情扩展快, 天气干燥时, 果实局 部或半个果实变褐色至黑褐色, 病瓜逐渐软化F·B。 一般幼瓜易受 害, 腐烂后有时还具有臭味, 严重时成熟瓜亦受害。 防治方法参见西 葫芦褐腐病。 (13) 瓠瓜果斑病 主要为害果实。 果实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 大小4~8毫米, 褐色至深褐色, 病健交界不明显, 发生多时常相互 融合, 形成大块病斑, 后在病部生许多小黑粒点。 发病时, 可选用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 或25%络氨 铜水剂500倍液、 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1∶(0.5~ 1)∶240倍式波尔多液、 氯霉素4000~5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隔7 天左右一次, 连续防治2~3次。 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14) 瓠瓜煤污病 煤污病是瓠瓜的一种普通病害。 为害瓠瓜叶 片、 茎蔓和果实。 叶片上初生黑色点状霉, 分布在叶面的局部或叶脉 附近, 严重时覆盖整个叶面。 光照弱, 空气湿度大, 易发病。 高温高 第六章 瓠瓜 279湿, 遇连阴雨, 特别是阵雨转晴, 易发病。 发病初期, 及时喷50%甲硫悬浮剂800倍液, 或50%苯菌灵可 湿性粉剂1500倍液、 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混杀硫 悬浮剂500倍液, 每隔7~10天防治一次, 连续防治2~3次。 (15) 瓠瓜黑斑病 黑斑病是瓠瓜的一种普通病害。 主要为害叶 片和花轴, 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 后发展为大形病斑, 有的呈 “V” 形大斑, 灰白色至浅黄色, 常有黄色晕环, 病斑处易破裂。 潮湿时, 病斑四周呈水渍状。 后期在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 高温、 高湿利于病 害发生。 地势低洼, 植株郁闭, 通风不良, 发病重。 防治方法参见黄 瓜黑斑病。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西葫芦大棚早春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瓠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叶片的正面先出 现黄绿色斑点,扩展后变为浅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情 扩展后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病斑,致叶片变黄褐色干枯。湿 ...
下一篇:如何防止瓠瓜苦味?
(1)瓠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叶片的正面先出 现黄绿色斑点,扩展后变为浅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情 扩展后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病斑,致叶片变黄褐色干枯。湿 ...

相关技术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常用叶面肥的配制及施用方法
  为了方便读者熟悉一些常用的叶面肥的施用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叶面肥的配制及施
作物叶面肥的施用技术要点
  叶面肥施用技术与方法是影响和制约叶面施肥效果的有效因素之一,因此,为提高叶面
影响叶面肥吸收的因素
  对于作物叶面吸收而言,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不同的喷施时间,温度、湿度、光照、土
叶面肥的施肥原理
  从作物叶片结构看,在叶片的表面有一层角质层,角质层下是叶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
叶面施肥的主要缺点
作物采用叶面施肥具有诸多优点,但与根部土壤施肥供应养分相比,叶面施肥在应用中也存
采用叶面肥的优点
  喷叶面肥与根部土壤施肥相比,叶面肥具有一些特殊的优点。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
益菌型叶面肥的特点
  益菌型叶面肥是利用与作物共生或互生的有益菌类,通过人工筛选培养制成菌肥,用于
肥药型叶面肥的特点
  肥药型叶面肥中,除了营养元素成分外,还加入一定数量和不同种类的农药或除草剂,
复合型叶面肥的特点
  复合型叶面肥所加的成分较复杂,凡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均可加入,或者是微量
调节型叶面肥的特点
  调节型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
营养型叶面肥的特点
  营养型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植物提供提供各
作物进行叶面施肥的原因?
  绝大多数陆生植物是依靠根系吸收养分供给植物体生长发育的,但在19世纪,人们发现
如何化学防除大蒜田杂草?
  大蒜抗药性较强,采用化学除草在栽后苗前和苗后均可进行。栽后苗前施用,可将除草
如何化学防除韭菜田杂草?
  1、育苗韭菜田杂草的化学防除  育苗韭菜,因前期生长缓慢,受杂草为害程度较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9-29 15:25 , Processed in 0.60834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