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我国棉花生产已由生产总量制约型转变为质量制约
型, 原棉供应状况发生改变。 由于纺织工业对优质原棉需求的不断
增加, 提高棉花纤维品质, 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从
需求趋势来看, 棉花作为天然纤维将更受人们青睐。 我国纺织工业
发展趋势, 一是服装由中低档大路货向中高档精品方向转变; 二是
棉纺纱支由中低支向高支转变, 棉纱由普梳向精梳方向转变, 棉纺
制衣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目前, 我国高品质棉生产自给率
只有10%左右, 主要依靠进口或用新疆长绒棉替代。
(1) 优质棉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 优质棉应是棉花纤维的各物
理性能互相协调, 质量一致, 加工品质好, 符合纺织工业多种需
求, 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原棉。 这里讲的物理性能协调是指纤维长
度与强度协调, 比强度与细度成熟度协调; 加工品质好是指杂质
少、 “三丝” 少、 短纤维少。 这就是说, 符合上述要求的适纺低支
纱 (32支及以下) 的26毫米以下的棉花, 适纺中支纱 (32~40
支) 的27~29毫米的棉花和适纺高支纱 (60支及以下) 的30~31
毫米的棉花都是优质棉花。
从狭义上讲, 优质棉是指根据生态区规划, 选择对路品种, 按
148第三章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疑难解析
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管理, 获得的高产优质的原棉。 适合纺60支以
上高支纱、 精梳纱的原棉, 也称高品质棉。
(2) 优质棉生产主要途径 棉花的品质好坏是由遗传品质、 生
产品质和加工储藏品质决定的, 也就是说, 要获得优质棉, 必须保
证 “种 (品种)、 种 (种植)、 收 (包括采摘、 加工、 储藏)” 几个
环节均要优质, 缺一不可。 遗传品质是由品种自身的遗传性决定
的, 可通过育种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 生产品质既受生态条件的影
响, 也受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的影响; 加工储藏品质主要受采摘、 收
购、 运输、 加工、 储藏等环节的影响。
① 规模种植 逐步实行按生态区域分品种集中种植, 是保证
优质棉生产的重要措施。 各地可根据品质区划结果, 调整品种布
局, 实现集中规模种植, 实行一地一种, 一县1~2个品种, 坚决
杜绝乱引、 乱繁、 乱推乱调种子的现象, 避免品种的多、 乱、 杂,
保证生产的棉花内在品质基本一致, 并具有一定的批量和规模。
② 订单生产 为了最大限度减低市场风险, 提高棉农种植优
质棉的积极性, 优质棉生产应全部实行订单生产, 优质优价。 良种
棉加工企业充分发挥 “产、 加、 销” 一体化优势, 实行订单生产,
一是与棉农签订棉花生产收购合同, 二是与纺织企业签订棉花供需
合同, 同时要体现优质优价。 与棉农签订籽棉收购合同, 一般保证
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10%左右, 在与纺织企业签订皮棉供应合同
时, 供应价一般高于常规皮棉的15%以上。 通过订单生产, 实行
优质优价, 既调动了棉农积极性, 又巩固了生产基地, 确保优质棉
专收、 专贮、 专加、 专销。
③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推广符合纺织工业要求的棉花优良品
种, 是生产优质棉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是应选用经过审定、 符合
纺织需求、 适合当地种植的棉花品种; 二是品种确定后, 要使用符
合质量标准的种子; 三是要对种子实行脱绒包衣、 精加工。
④ 进行优质栽培 有了优良的品种, 还必须采用与之配套的
栽培技术, 才能保证品种的遗传品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即良种与
良法配套。 通过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原棉品质的潜力很
大。 各地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地膜覆盖、 营养钵育苗移栽、 合理密
植、 化学调控、 平衡施肥、 合理灌排、 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 保
证棉花早发早熟, 高产优质。 内陆棉区可重点考虑棉花霜前花率和
僵瓣率, 尽可能提高霜前花的比重, 降低僵瓣花的比重, 与此同
时, 还要在收获时注意对异性纤维的控制。
⑤ 严把棉花采摘、 运输、 加工质量关 采摘、 运输棉花时要
头戴白棉布帽, 使用白色棉布袋, 严禁使用化纤袋包装, 从源头上
杜绝 “三丝” (指混入棉花中的异性、 异形、 异色纤维, 包括非棉
纤维和有色纤维, 如化纤、 麻丝、 塑料膜、 塑料丝、 线绳、 布块、
纸片及人、 狗、 鼠、 鸡、 鸭等动物毛发、 羽绒等)。 严格实行 “五
分”, 防止混等混级。 收获加工时, 要严防混级混垛、 混存混加。
要及时更新改造已经老化的棉花加工设备, 提高棉花加工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