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形态特征 玉米丝黑穗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丝轴团散黑粉菌属。穗内的黑粉是病菌冬孢子。成熟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又可芽生次生担孢子。担孢子萌发后侵入寄主。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是一种苗期侵入的系统性病害,玉米抽雄后症状最为明显和典型。病穗一般较短小,基部大而顶端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的黑粉包。苞叶不易破裂,黑粉并不外露,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当黑粉飞散后,显露出来。此为玉米丝黑穗病之来由。 雄穗整穗受害的以主梗为基础膨大成黑粉包,外面包被白膜以后,白膜破裂露出黑粉。病株大多矮化,有的株高只有健株的1/3或2/50 玉米丝黑穗病为苗期侵入的系统性病害,一个生长年浸染1次,没有再浸染。浸染来源有3个途径:土壤、粪肥和种子。玉米连茬年限越多,土壤中病原菌就越多,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就越重。玉米播种后至4~5叶期,土壤温、湿度是影响病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用药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R-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戊唑醇乳油、20%萎锈灵乳油、25%三唑醇(百坦广干拌剂。
玉米丝黑穗病用药要点 以上药剂都可以拌种处理。但使用种衣剂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含有烯唑醇、戊唑醇和三唑醇成分的种衣剂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有明显效果,防效高达87%~96%。耕种帮提醒烯唑醇药剂在低温条件下,播种深度超过3厘米时易产生药害。目前国内市场上既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又防治玉米苗期病害、地下害虫和玉米丛生苗较好的药剂是克百威、福美双和三唑醇复配而成的三元种衣剂,或由克百威和戊唑醇复配而成的二元种衣剂。药剂防治同时要和农业综合防治紧密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