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柑桔生产的发展,果园生态系统起了变化,以往在其他果树或植物上为害的多种卷叶蛾,现在已成为柑桔的重要害虫之一。此类害虫的幼虫,除为害新梢嫩叶外,有多种卷叶蛾幼虫还为害花蕾、果实,致使花器、幼果(果实)凋萎脱落或腐烂,影响新梢正常生长。国内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对柑桔卷叶蛾类进行调查研究,经多年来的努力,已明确了我国柑桔卷叶蛾的种类,主要种的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一套有效可行的防治方法,在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海外一些国家对森林的卷叶蛾类害虫研究得较多,而对柑桔上的卷叶蛾研究甚少,仅见斯里兰卡曾引进茶长卷蛾长体茧蜂(Macrocentrushomnonae Nixon)防治柑桔褐带长卷叶蛾。其余很少见到有关研究的报道。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害,现将前人的研究概述如下。 1 发生种类及分布 据报道,国内柑桔树上的卷叶蛾种类有如下8种。 柑桔褐带卷蛾(别名拟小黄卷叶蛾)Adoxo-phyescyrtosema Meyrick,分布:我国大部分柑桔产区;南太平洋地区。柑桔长卷蛾(别名褐带长卷叶蛾)Homonacoffearia Nietner,分布:我国各柑桔产区;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地。小黄卷叶蛾AdoxophyesfascmtaWals.,分布:福建、广西等。后黄卷叶蛾Archipsasgatlca Wals.,分布:福建、广西等。拟后黄卷叶蛾Archipsllllcaceanus Weyrick,分布:广东、广西、四川等。柑桔黄卷蛾(别名褐卷叶蛾)Archips eucroca Diakonoff,分布:华南地区。白点褐黄卷蛾(别名白点褐卷叶蛾)Archipstabescens Meyrick,分布:华南地区。白落叶蛾(别名柑桔木蛾)Epimactissp.,分布: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前7种均属于卷蛾科(Tortricidae),第8种属于木蛾科。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各种卷叶蛾的发生量有所不同,在福建,柑桔褐带卷蛾、柑桔长卷蛾两种卷蛾在春、夏梢抽发期,发生量分别占各种卷叶蛾总虫量的56.86%和32.86%,31.37%和41.10%。 2 寄主及其为害特点 柑桔褐带卷蛾为害植物达16科,27种,如柑桔、荔枝、龙眼、茶树、花生等,幼虫咬食嫩芽、幼叶、花蕾及幼果,吐丝将数张幼叶缀合在一起,躲入其中为害;也常吐丝把几朵小花蕾或两个幼果连缀在一起,潜入其中取食。柑桔长卷蛾的寄主有柑桔、荔枝、龙眼、杨桃、茶树等。幼虫为害新梢嫩叶、花蕾和果实,吐丝黏连嫩叶或小花蕾呈虫苞,躲在苞中取食,其虫苞比其他卷叶蛾的虫苞要大;为害果实则多在两果靠近的缝隙取食。小黄卷叶蛾、后黄卷叶蛾主要为害柑桔,还为害荔枝、龙眼、苹果、梨、李等;后黄卷叶蛾的低龄幼虫多在芽尖吐丝卷成叶苞或将花蕾结成小团,并潜入其中取食,随着虫龄增大,虫苞也加大,且大龄幼虫还咬害新梢嫩茎,使受害处上部枯死;小黄卷蛾喜欢为害花器,将花器缀成团而取食。柑桔黄卷蛾的寄主有柑桔、荔枝、龙眼、藿香蓟、一点红、飞扬草、蓖麻等;幼虫为害嫩叶、花蕾、幼果(果实);低龄幼虫一般将1~2片未伸展的小叶黏缀成苞,躲在苞中取食,受害叶长大后成孔状斑;3龄后的幼虫吐丝将3~5张幼叶缀成虫苞,蚕食叶边呈缺刻。拟后黄卷叶蛾以幼虫为害嫩叶、花蕾和幼果。白点褐黄卷蛾为害柑桔、荔枝嫩叶、花蕾(穗)、幼果(果实)。白落叶蛾以幼虫为害嫩叶和老叶,造成叶片缺刻。 3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柑桔褐带卷蛾在福建福州一年发生7代;在广东、广西一年发生8~9代,一般以幼虫在虫苞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第一代幼虫为害柑桔春梢、花蕾,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为害柑桔嫩叶和幼果,能转移为害,一头幼虫一生能蛀果几个至10多个;5~8月为害柑桔或荔枝、龙眼的夏梢和秋梢,9月又转害成熟的柑果。柑桔长卷蛾在福建福州一年发生6代,在广东广州一年约发生7代,在广西一年发生7代以上;以幼虫在卷苞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于2~3月为害柑桔春梢、花蕾,第二代幼虫于4月中旬为害柑桔或荔枝、龙眼花器和幼果,第三代幼虫为害柑桔、荔枝、龙眼嫩梢幼叶。后黄卷叶蛾在福建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越冬;3月中旬至4月中旬第一代幼虫为害柑桔春梢和花蕾;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为害柑桔嫩叶和幼果;老熟幼虫在为害处化蛹,或转移到其他叠置的叶间吐丝粘连后化蛹其中。小黄卷叶蛾在福建一年发生7代,次年2月下旬至4月第一代幼虫为害柑桔春梢和花蕾,其余生活习性与后黄卷叶蛾基本相同。柑桔黄卷蛾在广东广州室内饲养,一年发生6代;在广西的西南部地区,一般在3月至4月中旬为害柑桔春芽和花蕾,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为害柑桔幼果。拟后黄卷叶蛾在广西桂林一年发生6~7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一般以幼虫在柑桔树上吐丝将一叶摺合或3~5叶缀合,并在其中越冬;第一代幼虫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为害柑桔嫩叶和幼果,常常造成幼果脱落;6月后又转害成年树和幼苗的嫩叶,常将一叶摺合或3~5叶缀合在一起,躲在其中为害;8月下旬至9月初又转害成熟果实。白点褐黄卷蛾的年生活史未详,每年4~5月幼虫为害柑桔、荔枝嫩叶、花穗(蕾)及幼果。白落叶蛾在福州一年约发生4代,在广西桂林一年约发生4~5代;多以幼虫在柑桔树上吐丝将两叶缀合一起在其中越冬,少数以蛹在卷叶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于5月为害柑桔嫩叶及老叶。 4 天敌 为害柑桔卷叶蛾的天敌有多种,各地发生的种类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归纳起来有如下种类。 卵期寄生蜂主要是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幼虫期寄生蜂有:黄长距茧蜂Macrocentrusabdominalis(Fabricius)、黄茧蜂Bracon sp.,卷叶蛾长距茧蜂Macrocentrussp,甲腹茧蜂Chelonussp.,食虫白茧蜂Phanerotomaplanjfrons(Nees),扁股小蜂Elasmussp.,plenrot-ropissp.,中国齿腿姬蜂Pristomeruschinensis Ash-mead,曲脊姬蜂Apophua sp.,抱缘姬蜂Temelucha sp.,等。蛹寄生蜂有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A-scurata(Walker),BrachymerialasusWalker,厚唇姬蜂Phaeogenes3p.,甲腹茧蜂Chelonussp.,费氏大腿蜂BrachymeriafiskeiCrawfora等。卵、低龄幼虫的捕食性天敌有:草蛉类,小花蝽OriussimilisZheng,姬猎蝽Nabissp.,猎蝽Sirtheneasp?,蜘蛛类等。幼虫的捕食性天敌有:灿丽步甲Callidasplendidula Fabricius,蠼螋Labidurasp.,绿边步行虫Calleida sp.,等。 上述这些天敌在果园起到综合控制卷叶蛾发生的作用。如广东博罗一碰柑园,卵寄生率高达90%左右;1997年7月广西柑桔研究所的碰柑和甜橙园中,黄茧蜂对幼虫的寄生率为23%;此外,由于小茧蜂具有孤雌生殖能力,所以在果园常见到这种小蜂对卷叶蛾幼虫进行寄生活动,值得注意保护利用。 5 防治技术措施 5.1 单项防治技术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陈荟等报道,从褐带长卷叶蛾幼虫虫尸中分离到一种颗粒体病毒(简称HcGV),经室内外试验结果,该病毒对褐带长卷蛾幼虫具很高的致病力,但目前尚未见在生产上应用。据朱伟生等报道,从褐带长卷叶蛾幼虫虫尸中分离获得1株苏云金杆菌类的新菌株(编号04~1),完成了对菌种鉴定、工业生产及田间防治试验等研究,用300~200倍液对田间柑桔卷叶蛾的防效达75.6%~94.5%。在柑桔园用白僵菌防治拟小黄卷叶蛾幼虫,喷施后7~49天,防效在81%~95%以上。 5.2 综合防治 李小林等提出综合采用人工防治、诱杀成虫、农业防治、果实套袋、保护利用天敌及药剂防治;何等平等提出采用药剂防治、捕杀成虫、摘除卵块及未分散的1龄幼虫、注意保护果园天敌;卢运胜等提出冬季清园、人工捉虫除卵、生物防治(主要采用保护利用措施)、药剂防治等措施。 6 尚等加强研究的领域 综上所述,国内的昆虫学工作者为有效控制柑桔卷叶蛾类害虫的危害,做了大量的墓础性研究工作,但从害虫防治发展的角度而言,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亟须更多的昆虫学工作者去探索。 6.1 卷叶蛾类主要天敌的研究 前人虽对柑桔卷叶蛾类的天敌种类及寄生性天敌田间寄生率进行了部分调查研究,但对其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繁殖及保护利用技术等,至今研究报道较少。因此,要真正发挥天敌,尤其是寄生性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有效地开展生物防治,还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6.2 以多样化生态区域为单元,提倡害虫综合治理(1PM)或害虫生态调控(ERMP)过去我国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有关单位曾以单一果树(如柑桔、龙眼、荔枝)上的卷叶蛾类害虫为对象进行防治技术研究,尚未研究掌握由多种果树所组成的多样化生态区域内的卷叶蛾类害虫发生种类及其发生为害规律,因此,对此类害虫开展综合治理或实施区域性生态调控研究很有必要。 显然,以多种果树(如柑桔、龙眼、荔枝等)组成的多样化生态区域为研究单元,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在明确各种果树卷叶蛾类害虫种类及其辗转发生为害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害虫综合治理或实施区域性生态调控是此类害虫研究所发展趋势。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5 18:50 , Processed in 0.25026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