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灰斑病的防治方法——蓟,又名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凉血·散瘀·止血之功效遍布全国各地。灰斑病是蓟的一种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广泛发生。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至近圆形,大小3-6毫米,灰色,边缘有褐色细边,湿度大时有灰黑色霉变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cirsiiEll.etEv全称蓟孢子,属于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子实体生于叶片两侧,多生于叶片上。子座棕色,尺寸22-53m。分生孢子梗橄榄褐色,15-30束,不分枝,顶端窄,浅色,无膝状节,隔膜不明显,大小18-324-6(m)。分生孢子圆柱形,少数鞭状,无色透明,隔膜不明显,大小18-943-4.5(m)。
发生规律
真菌在带有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土壤中与病残体一起越冬。来年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气流传播进行初染和复染,逐渐加重病情。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潮湿,土壤贫瘠,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害严重,植株虚弱时发病严重。
预防方法
(一)农业防控。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次年菌源,增加磷钾肥和酶菌堆肥,叶面喷施宇航牌超级营养素,增强抗病能力。植物。
(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丙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鲁恒2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多菌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康宁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杀菌王(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10天左右1次,连续用药2-3次,采收前10天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