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枯病作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发病害,了解其发病规律及发病特点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防治,具体要点如下: 小麦叶枯病发病规律及发病特点 叶枯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在黄淮中下游、江淮麦区,长江流域及西南麦区,小麦生育的中后期通常易遭受高温高湿气候,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的环境条件,通常在4~5月份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者菌丝体在小麦的秸秆和残株上越冬、越夏,到第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即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冬麦区病菌在小麦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夏,秋季侵入麦苗,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再次侵染。尽管多数叶枯病病菌在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均可危害,但以抽穗、灌浆期发生较重。是主要的危害时期,常遁滔对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全生育期抗性进行分析,认为小麦抗叶枯病病性有阶段性变化特点,前期抗性强于开花后期。 链格孢、壳针孢、根腐引起的叶枯病一般于4月上旬小麦孕穗期开始发病,扬花期盛发;雪霉叶枯病在抽穗期始发,灌浆期盛发,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他类型叶枯病在小麦抽穗前后发生,在小麦田间上述叶枯病常混合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