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及果实。叶片染病初生黄褐色水浸状小病斑,多角形或不整形,中央黄白色至灰白色,易穿孔或破裂。茎部染病,呈水渍状浅黄褐色条斑,后期易纵裂,清晨或湿度大时分泌出白色至乳白色菌液。果实染病,初现水渍状小圆点,后迅速扩展,小病斑融合成大斑,果实呈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瓜皮破损,种子和瓜肉外露,全瓜F·B脱落。干燥条件下,病部呈油纸状凹陷,有些干缩后悬在蔓上。该病可溢出白色菌浓,不形成小黑粒点,别于蔓枯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细菌在苦瓜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可在种皮内外存活l~2年。翌年春季播种带菌的苦瓜种子,发芽后子叶上就可产生病斑,后扩展到真叶上,借雨水飞溅进行传播蔓延。病菌经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此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病原菌,也可引起初侵染。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进行再侵染。我国南方或北方,该病主要发生在雨季,尤其是台风或暴风雨后扩展迅速。重茬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管理粗放或大水漫灌发病重。
【防治方法】:(1)从无病田选用无病的种子,必要时用56℃温水浸种至室温后再浸24小时,捞出晾干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此外还可用医用硫酸链霉素或氯霉素500倍液浸种1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2)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不仅能降低田间湿度,还能减少病菌传播,减少发病。 (3)与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密度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有条件的可推行避雨栽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