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树幼苗期需要遮荫,适合的遮荫度有利于苗木生长。而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苗圃的气候条件与擎天树天然分布环境相近,因此耕种帮建议本试验地设在马尾松、大叶相思、椆木、山杜英等多树种组成的乔木林下,林木平均枝下高6.2m。擎天树天然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向南开口的河谷地区及两侧的坡地上,气候温暖,湿度较大。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供试苗木来源于云南省河口市培育的裸根幼苗,苗木平均高10cm,地径0.28cm,叶片1~2对,主根明显,侧根极少。
2 试验方法
2.1 裸根苗移栽 为减缓幼苗失水,移栽前用剪刀进行裁剪处理。首先用0.125%~0.167%的百菌清溶液浸泡苗木3min,再进行不剪叶、单张叶片裁剪50%、单张叶片裁剪75% 的3个处理,每个处理30株,3次重复。幼苗叶片处理后,立即移栽至规格为12cm×12cm的营养杯,基质为黄心土+3%过磷酸钙。移栽时,先用竹签在基质中央插孔,形成种植槽,再将苗木垂直种入营养杯中,压实使根系与基质充分接触,确保苗木根系全部埋入基质。移栽完成后,先淋一遍定根水,再喷施0.1%百菌清杀菌消毒,然后加盖遮阳网和薄膜保温保湿。
2.2 移栽后管理 本试验分批次于1、3、4、5月移栽,每月移栽90株,3次重复;移栽时,选择林分郁闭度为0.2、0.4、0.6和0.9的林下安排遮荫试验,每个郁闭度90株,3次重复。幼苗移栽后,根据育苗基质的水分状况进行淋水,保持湿度70%以上。苗木移栽10d后,喷施叶面肥,每10天1次至苗木生出新根;苗木生新根后改用复合肥,每15~20天1次,水溶肥浓度为0.1%~0.5%,逐步递增。期间,施用敌百虫、百菌清等广谱农药、杀菌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幼苗移栽100d后进行调查统计,测定指标包括苗木移栽成活率、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指标。采用电子游标卡尺和卷尺测定苗木苗高、地径,叶面积测定系统(CI-203)测定叶面积,根系扫描分析系统(WinRHIZO)测定根系形态特征。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试验数据统计,SPSS17.0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因子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叶片处理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对不同叶片处理的苗木移栽成活率进行统计分析(表1),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叶片剪切对裸根苗移栽的成活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处理2与处理3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处理1,而处理2与处理3之间差异不显著。由表可知,处理2、处理3的成活率分别高于处理1的44.8%、42.5%。这说明,擎天树裸根苗移栽,叶片剪切的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移栽苗木的水分蒸发量,促进苗木恢复生长,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
表1 裸根苗叶片剪切的移栽成活率
注:ab表示处理间在P<0.05水平上的差异性。
2 林分郁闭度对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表2显示,不同郁闭度处理的苗木移栽成活率差异显著,成活率大小排序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4。其中,郁闭度为0.4的处理,其移栽成活率最高,比其它3个郁闭度处理分别高82.9%、34.0%、20.9%;但0.4和0.6林分郁闭度之间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可见,林分郁闭度在0.4~0.6有利于提高擎天树裸根苗的移栽成活率。郁闭度为0.2的林下透气性好,但风大,保水能力差,加上光照强度强,苗木移栽后,水分蒸发量过大,容易导致苗木萎蔫,移栽成活率低。郁闭度0.9的林分,树冠层枝叶茂密,通风透气和透光性均差,湿度过大而光照不足,苗木新陈代谢困难,导致苗木脆弱,抗逆性差。林下因潮湿微生物种类繁多且活跃,容易使苗木感病,枝叶腐烂严重致死,故移栽成活率最低,仅45.6%。
表2 林下遮荫对幼苗移栽成活的影响
注:ab表示处理间在P<0.05水平上的差异性。
3 移栽时间对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对不同移栽时间处理苗木成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推进,擎天树裸根苗移栽成活率逐渐提高,并在5月达最高。其中,3、4和5月移栽的苗木成活率显著大于1月,而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擎天树是热带季雨林标志性植物,喜欢全年高温、高湿,无霜和静风,惧寒冷、霜冻。试验地在3、4和5月的气温暖和,湿度较大,有利于苗木恢复生长,移栽成活率较高。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裸根苗叶片处理、林分郁闭度、移栽时间3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因子,因子得分公式分别为:F1=0.654×X1+0.459×X2-0.142×X3,F2=0.836×X3+0.288×X2-0.270×X1,其中,X1表示不同移栽时间处理的幼苗成活率,X2表示不同叶片处理的幼苗成活率,X3表示不同郁闭度处理的幼苗成活率。可见,F1主要由移栽时间和叶片处理方法决定,是幼苗成活的水分和温度因素;F2
主要由林分的郁闭度决定,是幼苗成活的光照因素。因此耕种帮建议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应控制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光照;而本研究将叶片剪切50%后,5月在林分郁闭度为0.4的林下移栽,幼苗成活率最高,说明这些处理方法可有效控制水分、温度、光照以提高擎天树幼苗移栽成活率。
4 林分郁闭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不同林分郁闭度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郁闭度之间对擎天树容器苗木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苗高、地径、叶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从表3可看出,4个处理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叶面积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指标按高低排序均为:郁闭度0.4>郁闭度0.6>郁闭度0.2>郁闭度0.9,说明0.4的林分郁闭度的遮荫效果有利于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
表3 不同郁闭度处理的苗木生长差异分析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的相同英文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郁闭度对擎天树苗木地下部分的生长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地下部分生物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尖数等指标经分析后差异显著。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地下部分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递减的变化。不同处理的地下生物量大小排序与地上生长量排序一致。其中,最优处理为郁闭度0.4,最差处理为郁闭度0.9,最优处理的地下部分生物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分别高于最差处理的466.7%、469.2%、702.7%、1 102.2%、291.2%。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苗木地径、苗高、总根长等生长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因子,因子公式为:F1=0.409×X地径+0.331×X总根长+0.321×X根尖数,F2=0.459×X地上生物量+0.377×X地下生物量+0.257×X叶面积。F1的要主影响因素是地径、总根长和根尖数,体现了根系生长能力;F2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叶面积,体现了苗木对物质积累的影响力。因此耕种帮建议郁闭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根系生长能力和物质积累上。
适宜的郁闭度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长和物质积累,0.4郁闭度的林下最适宜擎天树苗木的生长,其次是0.6郁闭度的林下,最差的是0.9郁闭度的林下。虽然擎天树一般生长在沟谷,喜高温、髙湿环境,但它是阳性树种,幼苗生长期虽需要一定的荫蔽度,而荫蔽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荫蔽度反而限制擎天树幼苗的生长。本试验结果与报道的一致,郁闭度0.9的林分,因光照严重不足,明显地限制了幼苗各器官的正常生长。
5 移栽时间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表4结果显示,不同的移栽时间,擎天树苗木的苗高、地下部分生物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的差异显著;而地径、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平均根系直径的差异则不显著。从表4可看出,3月移栽与1月移栽的苗高生长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比后者高35%,而3月、4月和5月移栽的苗木生长量差异不大。按苗高生长量的排序为:3月>4月>5月>1月;总根长为:3月>1月>5月>4月;总根表面积为:3月>1月>5月>4月;总根体积大小排序为3月>1月>5月>4月;根尖数量大小排序为3月>5月>1月>4月。地下部分生物量为3月>4月>5月>1月。可见,从各指标排序来看,3月移栽最利于擎天树裸根苗移栽后的根系生长。
表4 不同移栽时间处理的苗木生长差异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苗高、地下生物量、总根长等生长指标综合分析,获得因子得分公式为:F1=0.224×X总根长+0.218×X根尖数+0.217×X总根表面积,F2=0.462×X地径+0.426×X苗高-0.226×X叶面积。从2个得分公式可看出,F1主要指标是总根长、根尖数和总根表面积,体现了移栽时间对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力;F2主要指标为地径、苗高和叶面积,体现了移栽时间对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的影响力。因此耕种帮建议移栽时间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根系生长能力和地上部分生长能力。3月移栽擎天树裸根苗,苗木的苗高、根系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指标最大,同时有利于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
讨论
不同的月份由于气候的变化,其温度、水分条件都不同。有研究表明,移栽时间对苗木成活率、地径和苗高生长都有极显著影响,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1月移栽的擎天树裸根苗木,其成活率和生长量都比较低,可能是因为1月份气温偏低,苗木各种生理代谢活动仍处于休眠状态,苗木恢复生长缓慢,从而降低了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和生长量。
植物因本身物种特性而对光照具有一定的选择,如台湾桤木幼苗需适度遮荫度的林窗才有利于生长,印度紫檀苗木在透光度50%、75%遮荫网下生长较好,擎天树苗木培育也需要一定的遮荫条件。擎天树是热带雨林标志性树种,喜高温高湿。其幼苗在林下培育既能充分利用广阔的林下空间又能利用林木遮荫,适宜的郁闭度林下可模拟天然分布区生境。但遮荫过度或光照过强均影响苗木的生长。
本文通过不同处理的因子分析,初步揭示了温度、水分、光照是擎天树幼苗移栽成活的关键因子,不同的移栽时间、林分郁闭度、叶片裁剪处理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调节擎天树裸根苗的水分代谢来影响擎天树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