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地面覆盖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目前,地膜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也成为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我国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229万吨,其中地膜使用量为124万吨,地膜覆盖面积为1980万公顷。随着地膜的大量应用,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出现了地膜残留于土壤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1、对土壤的污染。残留在农田土壤中的地膜由于其不易分解,对土壤容重、孔隙度、通气性和透水性都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阻碍土壤耕作层和表层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渗透,从而对农田土壤水分运动产生影响,使其移动速度减慢,水分渗透量减少。同时,残膜能使土壤孔隙度下降和通透性降低,影响土壤空气交换和土壤微生物正常呼吸,造成土壤板结,从而降低土壤肥力。 2、对农作物的危害。地膜属聚烯烃类化合物,其生产过程中添加的邻苯甲酸-2异丁酯具有挥发性.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进入叶肉细胞后,破坏叶绿素并抑制其形成,危害植物生长。同时,地膜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种增塑剂对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导致作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同时,残膜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3、对耕作的不利。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西北地区,由于常年使用地膜栽培,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断积累,部分地区每亩土壤残膜达到了17千克以上,在耕作时残膜缠绕犁头、播种机轮盘等,影响农机作业,进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4、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地膜难降解和难以回收,农作物收获后部分残膜弃于田边、地头、水渠、林带中,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田间、树梢等,造成“白色污染”。因此,推广加厚地膜、研发降解地膜、开展地膜回收再利用,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