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草纹枯病(Rhizoctoniasp.)又名云形病,为真菌性病害。属半知菌亚门,是蔺草的主要病害。在蔺草生长中后期,遇高温高湿气候,发病率高,危害重。因此耕种帮建议要重视该病的危害控制。 据菌丝融合群测定,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的AG—2—2和AG—5融合群。病菌以菌核在土壤或残留的病茎中越冬,菌核萌发发生菌丝,接触草茎,侵入发病。菌丝初为白色,渐变淡褐色至暗褐色,直径为4~11微米,多分枝,分枝与主枝成锐角,分枝处明显缢缩,并离分枝不远处有一隔膜。经染色观察,菌丝细胞核为2~4个。菌丝团交结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暗褐色,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0.3-3毫米。菌核的存活力强,在土壤或水中可存活到第二年。前期叶鞘发病初见期为4月中旬,5月中旬侵入草茎危害,并随着蔺草进入快速伸长阶段,草茎群体郁闭,光照条件差,田间湿度大,病菌不断侵入草茎,5月下旬进入发病盛期,发病率急剧上升。 危害症状 该病前期以侵入叶鞘为主,受害初期,叶鞘表面出现退绿病症,然后病斑扩大,成长椭圆形,长6~8毫米,宽3~4毫米,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病健交界处褐色或暗褐色,多个病斑连在一起,如云纹状,病部周围变淡褐色枯萎。中后期侵入草茎,大多从茎茎交错处侵蔺草病害入。侵入处离茎基部高度21~79厘米,平均为43.4厘米。初期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变暗灰色,逐渐扩展到茎的周围,并上下蔓延。后期在茎及髓部可见到菌丝和菌核,病斑长度0.5~140毫米,平均为41.4毫米,宽度不等。草茎上一处或多处发病,病部变枯白色,质地脆易折断。 前期叶鞘发病初见期为4月中旬,5月中旬侵入草茎危害,并随着蔺草进入快速伸长阶段,草茎群体郁闭,光照条件差,田间湿度大,病菌不断侵入草茎,5月下旬进入发病盛期,发病率急剧上升。 发病原因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肥料、群体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 (1)与气候关系据有关资料记载和观察调查,该病的发生在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26~29最适宜发生。特别在蔺草生长后期,遇高温、高湿天气,日均气温达21℃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情发展最快,危害最重。 (2)与品种关系不同品种,抗病性也有差异。野生蔺草茎粗硬、腊质层厚、抗病性最强。其次是农家蔺草品种(席草)。而日本蔺草茎细软,易发病。据1986年鄞州区望春农技站调查,野生蔺草未见发病,本地席草、日本蔺草的茎发病率分别为5.37%和6.9%,病指分别为1.53和2.39。 (3)与栽培因素关系据调查,施钾肥的发病轻,茎病率0.46%,病指0.12,未施钾肥的茎病率0.56%,病指0.21。施有机肥为主的发病轻,茎病率3.64%,病指0.91。以施化肥为主的,茎病率5.15%,病指1.29;草茎长势旺盛,草茎密度高,发病重,茎病率6.05%,病指1.52。反之,茎病率2.7%,病指0.7。特别是草茎倒伏田块发病率高,茎病率4.19%,病指1.87。直立未倒的茎病率2.56%,病指0.83。。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水稻—蔺草轮作,减少菌源,控制病菌的侵入危害。增施有机质肥料,适施氮肥,增施钾肥,提高抗性,减轻发病。运用肥水促控技术,适时搁田,促进根系活力,增强草茎壮健,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力。 (2)药剂防治根据该病前期发生在叶鞘上,对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后期侵入草茎,造成损失重的发病规律,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4月下旬、5月中旬初次浸染草茎时分别用30%爱苗乳油2000倍液喷雾,亩喷液量40~50升,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同时还有促进草茎伸长,改善品质,增加产量的显著效果。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15:46 , Processed in 0.89065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