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褐圆蚧Chrysompha lu s aonidum(Linnaeus又叫茶褐圆蚧,褐圆蚧属同翅目、盾蚧科。褐圆蚧在湖南和陕西每年发生3代,福建福州每年发生4代,台湾每年发生4~6代,广西每年发生4~5代,广东每年发生5~6代,各代发生不整齐,因而形成田间各虫态混杂现象, 若虫和雌成虫多聚集在叶背主脉附近,以后转移分散到枝干及叶片等部位,用口器吸吮叶和枝的汁液。受害叶片和枝条变黄,早期落叶、长势衰弱,影响其观赏性。虫体分泌物堵塞叶面气孔还会诱发霉菌,形成煤烟状霉层,受害严重时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雌成虫蚧壳圆形,直径1.5~2毫米,紫褐色,边缘淡褐色或灰白色。中央隆起,向边缘斜低,壳面环纹密而明显,形似草帽状。壳点圆形,重叠于介壳中央,第一壳点极小,状如帽顶,为金黄色或红褐色,第二壳点暗紫红色。雌成虫体长约1.1毫米,淡橙黄色,倒卵形,头胸部最宽,腹部较长。雄成虫介壳椭圆形或卵形,长约1毫米,色泽与雌介壳相似,但蜕皮壳偏于一端。雄成虫虫体长约0.75毫米,淡橙黄色,足、触角、交尾器及胸部背面均为褐色,有翅1对,透明。卵淡橙黄色,长卵形,长约0.2毫米。若虫卵形,淡橙黄色,雄二龄后期出现黑色眼斑。一龄体长0.23~0.25毫米,足3对,触角、尾毛各1对,口针较长。二龄除口针外,足、触角、尾毛均消失。雄虫前蛹和蛹均有触角、眼、翅芽和足芽,但蛹这些肢芽较长,并出现交尾器。初孵游荡若虫(爬行期)活动力强,爬出母介壳后,转移到新梢、嫩叶上取食。经l~2天即在叶面、枝条和果实上固定,并以口针刺人组织为害。雌虫若虫期蜕皮2次,第二次蜕皮后变为雌成虫;雄虫若虫期共2龄,经前蛹和蛹变为雄成虫。 生活习性 褐圆蚧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枝条上越冬。每年以夏、秋两季为害最烈,主害代1龄若虫始盛期分别在7月中旬和9月上旬。若虫孵化后即出壳活动,在适宜的部位固定取食,并分泌蜡质覆盖虫体。雌性若虫多为害叶背,而雄性若虫则多在叶面固定刺吸汁液,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树势衰弱。除气候、食料因素外,天敌是重要的自然抑制因素,主要有:蚜小蜂、跳小蜂、盔唇瓢虫、寡节瓢虫等,尤以寄生蜂的抑制作用最大,应加以保护利用。 防治方法 ①结合修剪,在若虫孵化前去除虫枝,集中烧毁。 ②在主害代若虫盛孵期施药防治,可选用下列任一药剂:40%速扑杀(杀扑磷)乳油1000倍稀释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稀释液、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稀释液、25%喹硫磷乳油1000倍稀释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稀释液、50%稻丰散乳油1000倍稀释液、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稀释液、松脂合剂10~15倍稀释液(春季使用)、松脂合剂8~l0倍液(冬季使用)、70%一如%机油乳剂50~100倍稀释液、25%快灭磷乳油250倍稀释液、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稀释液。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3:30 , Processed in 2.21627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