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ns Walker)属鳞翅目、家蚕蛾科。分布 于广东、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在华南地区危害小叶榕、黄葛榕、高山榕、菩提榕,菠萝蜜等主要园林植物,在台湾危害榕树及无花果。以幼虫取食寄主 植物的叶片和嫩稍,虫害常常大发生,吃剩后的树叶纤维在绿叶中显得尤为刺眼,一些较为严重的榕树远远看就能看出绿叶中星星点点掺杂着些白色斑点,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 外表与家蚕蛾相似,但体形较小,体长8-9.5毫米,翅展 22~26毫米。体色灰白色至灰褐色, 雄蛾体色比雌蛾深。前翅前缘棕褐色,中部及顶角有深棕色斑,顶角下方略内陷,外缘中部有深色斑。后翅中部有浅色横带,后缘有纵排的灰褐色点。腹部较小,栖息时腹部向上翘起。 卵 扁平、椭圆形,起初呈橙黄色,孵化前呈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6~11毫米,体色较深,背纵线两侧各有1个明显的黑色圆斑。 蛹 长7毫米,翅芽黄色,腹部白色。 茧 白色。 生活习性 据在广西凭祥地区观察,该虫一年发生7代,以蛹在寄主上越冬。4月下旬羽化为成虫,5月上旬产卵。第1代幼虫发生于5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3代幼虫发生于7月上旬至7月中、下旬;第4代幼虫发生于8月上、中旬至8月中、下旬;第5代幼虫发生于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第6代幼虫发生于9月下旬 10月上旬;第7代幼虫发生于11月初至12月中旬。12月下旬化蛹越冬。在广州9月下旬至12月危害较严重。成虫交尾后不久即可产卵,卵一般散产于寄主叶片背面、枝条或树干上,单个排列,也有5-6粒在一起呈线形排列,每头雌虫产卵数10粒至100多粒。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习性,孵出几十分钟后开始取食叶片,把叶片咬成一个个小孔洞;2—3龄幼虫取食叶肉,使叶片剩下网状脉;4-5龄幼虫从 叶边缘向内蚕食,造成缺刻,甚至全叶被吃光。老熟幼虫在树叶背面、枝条分叉处或树皮裂缝上结茧。 防治方法 1.小面积发生时,及时收集产于叶背面、枝条、树皮裂缝处的卵或茧,集中销毁。 2.幼虫危害期用菊酯类农药,或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50%辛硫磷2000倍液喷杀,40.7%的毒死蜱进行喷雾,均有良好效果。 3.用含100亿/克菌量的杀螟杆菌1 000倍液喷洒。 4.在广州常发现有灰白蚕蛾自然死亡现象,这是该虫感染了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所致。可收集死虫尸磨碎稀释成1.11X109/毫升溶液喷洒,感染3-4龄幼虫,6天后幼虫死亡率达80.9%。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21:02 , Processed in 0.84834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