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天蛾学名HerseconvolvuliLinnaeus,又名旋花天蛾、甘薯天蛾、白薯蚕蛾。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茄科(观赏辣椒、茄子等)、豆科、旋花科(牵牛花)等植物。 一、形态特征: 白薯天蛾成虫体长47至50毫米,翅展100至120毫米。全体灰褐色,腹部背面中央有暗灰色纵纹,两侧每节有白、红、黑相间的横纹3条。前翅灰褐色,后翅淡灰色,有4条暗褐色横带,缘毛白色及暗褐色相杂。触角镰状,下唇须缺。 卵球形,直径约2毫米,淡黄绿色表面光滑,后变黄白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80毫米左右;头较小,密布较浅的皱褶;体表布满小颗粒,末端背面有一杏黄色尾角。幼虫共5龄,体色多样,l至3龄黄绿或青绿色,成长后主要有绿色及褐色两种,一种体色淡绿,头部淡黄色,腹部两侧均有紫褐色黄白相同的斜纹;另一种体背土黄色,侧面黄绿色,杂有粗大黑斑,头部黄褐色,斜纹为黑褐色。 蛹体长约50毫米,暗红色或褐色,下颚较长向下弯曲成钩状与体接触,翅达第4腹节末。 二、生活习性:在河北省任丘地区一年发生2代,第1代成虫发生于5月间,第2代发生于8、9月。以蛹在土中5至10厘米深处越冬,一般在松软的土壤里化蛹较多,化蛹处的地面常凸起,易于识别。虫又多迁移至低洼地方繁殖。成虫趋光性强,也善于飞翔,能作较远距离低飞转移,日伏夜出,多在黄昏后取食活动。卵多散产于植物的正、反面及叶柄上,也有产在植株根、茎和靠近地面的叶柄上。平均1头雌蛾可产1500粒卵,有时达2800多粒。卵经过4至5天孵化,初龄幼虫即吃掉卵壳,随后躲在叶背剥食叶肉,3龄前食量较少,3龄后食量大增,沿叶缘取食,造成缺刻,4、5龄进入暴食期,食尽全叶后又迁移它处继续为害,一头幼虫一生可食掉3、4叶片左右。幼虫白天不大活动,栖息在叶背或叶柄上,以晚间取食为主。老熟幼虫钻入3至15厘米土壤深处化蛹越冬。蛹期10至20天。 三、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防治:①冬季翻土,蛹期可在树木周围耙土、锄草或翻地,杀死越冬虫蛹。②利用幼虫受惊易掉落的习性,在幼虫发生时将其击落,或根据地面和叶片的虫粪、碎片,人工捕杀树上的幼虫。③幼虫入土后或成虫羽化前,在寄主周围地面喷施50%辛硫磷,以毒杀土中虫蛹。 2.物理防治:利用天蛾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幼虫3龄前,可施用含量为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1000至1200倍液,让天蛾幼虫中毒后在树上慢慢死亡腐烂,不直接往下掉到地面,既保护各种天敌,又防止污染环境卫生。 4.化学防治:3至4龄前的幼虫,可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3000至3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000至2500倍液,或20%米满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等仿生农药。虫口密度大时,可喷施50%辛硫磷2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500至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至3000倍液等药物,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保护螳螂、胡蜂、茧蜂、益鸟等天敌。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11:31 , Processed in 0.91013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