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台湾家白蚁,家白蚁。
【目科】等翅日.鼻白蚁科。
【学名】Coptotermes formosanus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等地区。
【危害对象】白玉兰、紫薇、桂花、夹竹桃、牡丹、芍药、桃花、梅花等花木。
【危害征状】是一种土,木两栖性害虫,主要以工蚁蛀食树根和枝杆,造成中空,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逐渐衰退黄萎,提前落叶,甚至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1)成蚁:有翅繁殖蚁.体长8.5~10.5毫米,翅展20-25毫米,前胸背板前宽后狭,前、后缘向内凹。前翅鳞大于后翅鳞,盖于后翅鳞之上。翅灰白色、透明,翅基和前缘淡黄褐色。头深黄色,近圆形。触角念珠状,21节;胸、腹背面黄褐色。
(2)兵蚁:体长5.3~5.8毫米,头及触角浅黄色,上颚镰刀形,黑褐色,腹部乳白色。头卵圆形,触角14~16节,最宽处在头的中部。在头的前端有明显的额腺,其分泌孔称为囟,遇敌或受惊时由囟分泌出乳状液体,乳螱即由此而得名。乳状液酸性,对砖、石灰、水泥均有腐蚀作用。
(3)工蚁:体长约5毫米。头前部方形,后部圆形,无额腺,单、复眼均退化。前胸背板前缘翘起。无囟,触角1 5~16节。
(4)卵:乳白色,长椭圆形,一边较平直。
【发生规律】此蚁是土、木两栖白蚁,巢可居于地上或地下,有的巢即筑在大树树干中。巢多为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一个巢群经过相当长的时期后,就开始产生繁殖若蚁,若蚁经数次蜕皮,即变为有翅繁殖蚁。有翅繁殖蚁基本上当年羽化当年群飞。一般在5~6月间下雨前后的黄昏,有强烈趋光性,4翅很易脱落。雌雄交配后,在适宜处即可建立新巢,经5~13天开始产卵。初建群体时,常有群体较多,群体成员数少的相持阶段。一个群体到第三年以后才能发展到干头以上。从第四年起就快速增加,一个大蚁巢的蚁群可多达几十万头。在整个巢体系统中,主、支蚁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主巢上部地表或附近周围有不规则点状或短线状的分孔,孔口突起,直径0.3~O.6厘米。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避免造成伤口,或对伤口进行外科处理手续,以防有翅繁殖蚁进入筑巢。
(2)人工防治:利用白蚁喜嗜食蔗梢、蔗皮、桉树皮以及新鲜松材等,在受害树木附近周围,埋设诱杀坑,待诱集较多时即用70%灭蚁灵粉剂喷施可一举歼灭之。
(3)物理防治:有翅繁殖蚁分飞期,可用黑光灯诱杀之。
(4)药剂防治:对蚁群出没频繁的蚁路和经判断蚁巢的所在位置,喷施70%灭蚁灵粉剂,或50%氯丹400~500倍液,可取得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