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菌核病,俗称桑葚白果病,病原物为真菌。桑果的菌核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不防治就会颗粒无收。 桑葚菌核病症状 桑葚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 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模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模弄破后散出臭气;缩小性菌核病葚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葚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葚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病葚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四川、江苏、辽宁、浙江、台湾省(区、市)均有发生。 桑葚菌核病传播规律 菌核病病菌以菌核随病桑果落地后越冬,到第二年春季桑开花时,遇温暖多雨、潮湿等适宜条件,土中菌核长出子囊盘,盘上子实层生出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到雌花上,引起初次侵染。病原菌入侵雌花后,菌丝大量增殖并侵人子房内,先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由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病果落地,果肉腐烂而菌核残留入土越冬。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可引起再次侵染,但桑树花期短,一般再次侵染可能性不大。 菌核病致病因素与桑果品种、栽植密度、施肥水平、耕作方式、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倍体大十极易感染菌核病,一旦感病,较难控制。作加工果汁类使用,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46C019品种和抗性品种苏葚72号。养蚕用桑品种中,育2号、育151、农桑8号等早生桑品种,除桑花、青果受害外,新梢、枝条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常受害。 栽植密度直接影响发病程度,如宁波天宫庄园,目前栽植较多的大十品种,亩栽均在500株以上,且多以低干树形养成,行距过小,株间荫蔽,通气透光性差,湿度大,极利病害发生。 耕作方式是影响该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果桑定植后的前几年,一般不发病或很少发病,但若发病后不注意防治,造成土壤中有效菌核数量增多,发病就更加严重。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和存活数量因耕作次数增加而锐减。 施肥水平对发病与否、发病的严重程度影响很大,在果桑结果期,特别是台湾超高产果桑品种,需要大量的肥水供应。若前期不施肥或少施肥,则会导致桑树营养不足,抗病性降低。若偏施氮肥,土壤磷、钾含量过低,就容易发病。 气候与环境是诱导因子。该病的发生与果桑开花期间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桑树开花期间才感染本病,实际上整个结果期均可感染,以开花前后感染最多,青果期较少,成熟桑葚无感病症状。开花期间,若雨水多,土壤湿润,天气暖和,则有利于土壤中的菌核萌发和子囊盘抽生,从而使该病严重发生。凡地势低洼,间作豆类或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重;地势高,无间作,杂草少的田块以及春旱年份发病较轻。 病害在有充足的水分(春雨)及气温在12~16℃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正常的子囊盘,散出子囊孢子,而且此时必须正值桑树的开花期,才能侵入感染,引起病害,因此初春低温多雨适逢桑树开花期是最必要的防治时机。 此外,树势弱、树龄大、上一年发病严重的果桑园发病严重。 桑葚菌核病预防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作鲜食用,可少量栽植大十品种;作加工果汁类使用,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46C019品种和抗性品种苏葚72号。注意46C019品种不能与大十品种混栽。 2、合理密植。建立果桑园时应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有一定排灌条件,并与其他桑园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十品种亩栽300株以下为宜;46C019品种亩栽111株,行距3m,株距2m,养成中等灌木型;苏葚72号品种亩栽300株,行距3m,株距0.74m,养成2.5m高、多个主干树形,有利通风透光和机械耕作。春季注意桑园水分的控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特别是在开花期,勿使土壤和空气湿度太大。冬季桑树休眠期间,对枝条适当剪梢,并剪除细弱枝、下垂枝、病害枝和枯枝。 3、科学施肥。施足腐熟基肥,勿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全年共施3次肥,即:冬季结合桑园土壤深翻时;桑芽膨大时;夏剪后萌芽抽梢时。 4、冬季清园冬耕,加深沟道,剪除枯枝;结果期经常巡园,及时清除树上和散落到地上的病果,远离果桑园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菌在果桑园的积累;3月初(桑树发芽前)深翻土壤,把病菌子囊盘埋入土中6cm以下,使孢子不能正常萌发;采果结束后,结合施肥,对土壤进行机械或人工深翻,在冬季或春季施肥时再深翻一次,不留死角。 5、铲除病原菌。遇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在桑树开花期间经常巡视果桑园,若发现地面有病原菌子囊盘抽出,即用锄头挖去,清除病原菌。 6、地膜覆盖或在果桑树开花前用农用薄膜覆盖地面,可有效隔离病原菌,使之无法侵染桑树花器。 大田铺地膜与不铺地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铺地膜处理的菌核病发病率较轻,且显著低于不铺地膜处理。 桑葚菌核病防治药剂 1、预防:桑葚菌核病的控制主要靠预防。如病果出现,就难以防治,因此,对此病发生的地块,除了当年采取清除病果等方法外,在冬季需用石硫合剂清园1次,翌年还需采取化学方法预防,才可达到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2、土壤消毒。桑葚菌核病的病原主要以菌核状态在土壤内越冬,因此,当田间菌核病严重时,就必须考虑对土壤进行消毒。根据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当气温达15℃左右,子囊盘开始出土时,是地面施药的最佳时期,每亩可喷45%石硫合剂4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kg,加湿润的细土10~15kg,掺拌均匀后撒在田间,耙人土中,可抑制菌核的萌发和杀死刚刚萌发的幼嫩芽管,防治效果很好。 3、喷药防治。一般应分4次进行,每隔5~7天使用一次。在收获前半个月停止喷药,确保桑果的食品安全。第一次:始花期(桑花初开时);第二次:始盛期(桑花大部分开放);第三次:盛花期(桑花全面开放);第四次:盛花末期(桑花开始减少,初果显现)。农药可用50%速克灵800~1000倍液或20%三唑酮1500倍液。使用方法:速克灵和三唑酮交替使用。 4、在冬季桑树休眠期,用稀释50倍的石硫合剂溶液涂抹桑树枝干,或喷施桑树、地面,可控制该病在次年发生; 5、果园可使用10%草甘膦喷施,同时可减少子囊盘的形成,但注意勿喷及桑树植株。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16:01 , Processed in 0.02548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