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苗茎基部受害为主,初发生时,靠近根部的茎出现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斑,皮层软腐,后扩展环绕整个茎基部,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可蔓延到周围土面形成一层白色绢丝状的网膜。以后菌丝体逐渐集结成许多白色的小团粒,后逐渐变为淡黄色、黄色、浅褐色,最终变为褐色油菜籽状的菌核。发病后期茎基及整个根系腐烂死亡。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中或病株残体内越冬。翌年春季产生菌丝进行侵染。混有病残组织未腐熟的土肥亦能传病。苗圃(床)间重复侵染,靠菌丝体扩大、病健株接触及流水、管理操作传播;若田间出现病株后,病株周围土壤中的菌丝可沿土壤裂缝或地面蔓延到邻近植株。菌丝一般从寄主的茎基部直接侵入,更易从茎部伤口侵入。病害发生与温湿度和pH值关系密切。高温高湿,土壤过酸,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发病。调查发现,凤仙花、兰花、牡丹、君子兰、菊花、芍药、万年青、鸢尾、瑞香、茉莉等花卉易受害。
防治方法:
1.土壤消毒。不论是盆栽或地栽,土壤都应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1.5克地农乳剂拌细土25公斤撒施,翻入土中;
2.发病初期,用75%五氯硝基苯0.5公斤,加细土20公斤配成药土,撒于茎基部周围地面,或在植株基部及其周围土壤上喷洒45%代森铵800倍液;或25%粉锈宁2000倍液浇灌病株,均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