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情况:该虫在山东、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均有分布,主要以幼虫从槐树羽状复叶的基部蛀人枝条,造成叶片脱落,枝梢干枯死亡,重则树冠秃顶。据报道,西安市国槐被害株率达80%以上,严重的单株枝梢被害率达60%。在山东维坊市据毛绍文等2000年调查,发现平均虫株率85%,严重地段达100%,平均虫口密度25.5头/株。
发生规律:该虫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2-3代,在山东潍坊市1年发生2代,以老龄幼虫在种子或树皮缝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在枝条或豆荚中化蛹,6月上旬羽化产卵,卵散于叶柄基部或叶面上,6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幼虫有转移危害习性,初孵幼虫先由叶柄基部与嫩梢交叉处开始侵入,危害造成叶片变黄,干枯下垂,然后再转移到其它叶柄基部危害。8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至10月中旬开始越冬。
主要防治方法:
(1)冬末春初,打掉果荚,集中清理,消灭虫源,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2)5月底,可悬挂性诱剂来防治成虫。
(3)6月下旬、8月中旬,用25%灭幼脲ⅲ号0.1%-0.07%、40%氧化乐果乳油0.07%、40%双灭铃乳油0.07%等药液喷雾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30%药液打孔注药防治幼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