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韭菜进行软化栽培,培育出柔软而鲜嫩的韭黄,既可供应淡季市场,又能增加经济收入,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特种蔬菜。栽培方式可分为就地软化和移植软化。 就地软化。利用老根韭菜,就地软化,不用每年播种育苗,成本较低,方法简便。在春夏秋软化栽培气温较高,一般露地就能正常生长。在平均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植株营养液流向茎部运转,韭菜外叶开始发黄,应及时清除田间残枝烂叶,土壤干燥就要适当灌水,等分采后及时覆盖,为防止雨淋湿覆盖物,可采用细竹竿搭建简易草棚,覆盖1层旧薄膜,以起到增温和防止雨淋的作用。室外一般在8℃时,覆盖物内温度可达15~20℃;室外温度在一5℃以下时,覆盖物内温度在5℃左右。栽培时依据这一原理,调节产品的上市时间。 移植软化。移植软化韭黄需要从露地刨根,进行移植囤栽。每亩大田用育苗地67平方米,选择疏松的沙土地,施足有机肥,整成平畦。为扩大营养面积,在夏季栽培时,株距3厘米、行距20厘米,每穴1苗,栽后随即灌足底水。育苗期间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灌水,施肥,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在土壤夜冻日溶、植株枯萎之前刨根束捆。刨根时先清除残株烂叶,将根系上黏结的土块敲碎,尽量保护须根完整,严防伤害根状茎。如果根际湿润应晾晒半日,使水分稍许蒸发。将根束成直径约10厘米的小捆,然后将根株一捆一捆地拥紧移植在栽培床中。栽培方式有地沟栽培、土温室栽培、窖洞栽培、地窖栽培等。 温室囤韭时池面长期覆盖黑色薄膜或草席等遮光,就可生产出韭黄。春秋两季露地生产韭菜,生产期间进行遮光也能生产韭黄。 方法是韭菜畦进行疏根、松土,施炕土肥、油渣或尿素等,培土后浇水,有利于韭菜迅速生长,提高产量。然后在韭菜地中按垄搭“人”字形架,用1根绳子将两幅宽60厘米的草席在中间串成遮光袋,放在“人”字形架上,遮光降温。经过20天左右就可收获15厘米左右高的鲜嫩韭黄。生产期过长,产品纤维含量过多,品质下降。 利用窖洞或地窖也可栽培韭黄,例如河北省的马粪窖韭黄。在背风向阳的高燥地挖窖,深80~100厘米,窖顶用6根木椽排匀,铺1层秸秆,再放用水拌和的碎麦秸、树皮或麦糠等。窖南边中间留1个长100厘米、宽60厘米的活动门。 将整理成捆的韭根蘸些肥沃的泥浆水,紧密排放窖内,然后封门遮光。5天左右后,韭菜露出白点时窖顶用马粪加热,即用100℃的热水拌和棉籽饼或干枯韭叶,覆盖在窖顶上,上面加保温物后再加1层马粪,以利热气下压。第1茬韭菜生长期加热2~3次,保持窖温15~20℃,第2茬生长期加热2次,保持窖温18~25℃,第3茬不用加热,只要封住窗口,可保持15~20℃。 韭菜入窖后浇水,第1次加热时浇第2次水,以后酌情浇水。 每次浇水后用竹竿轻打植株,使水珠落入。入窖初期,湿度过大时,可撒干土吸湿,以免烂叶。韭黄长30厘米左右,少量植株叶片顶端打旋倒伏时收割,摊晾20分钟后包装上市。 韭菜的生长主要是根株内储藏养分的转化,其温度应控制在营养物质转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以18~22℃为宜,最好不超过25℃;夜间温度应高于白天2℃左右,地温应高于气温2℃左右,以利于根系水分的吸收和叶片的蒸腾平衡。囤栽初期,因畦内较干燥,宜适当多灌水,渗水深度以4厘米为宜。生长盛期每3~5天灌1次小水,水量约3厘米。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灌水量要逐渐减少,但发芽期的灌水量应多于生长期,在每茬收割前,株丛密集生长,应严防湿度过大,一般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5%~80%。 为提高韭黄品质,增加韭白长度,防止植株倒伏和便于收获,可采取覆土的措施提高根际温度和降低株间的空气湿度。方法是:用经太阳晒过的细沙土或黄沙土过筛后,选晴天上午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宜在收获灌水之后和中期发现湿度过大时进行。移栽软化,每亩大田可囤栽25平方米左右,收获3茬,亩产可达800~1000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