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叶由叶片和叶鞘2部分组成。叶鞘一般高10厘米,基部着生于盘状茎的顶端,由多层叶鞘互相抱合成为茎状,称为假茎。叶鞘基部有分生机能,能使叶鞘和叶片向上生长。叶鞘基部膨大成葫芦状,一般称之为小鳞茎。韭菜的小鳞茎内可储藏丰富的营养,依鳞茎的大小可鉴别韭根质量的好坏。一般认为,小鳞茎达黄豆粒大时,韭根的质量好。这种韭根在保护地栽培时,如果管理得当,易获高产。小鳞茎在严冬休眠期亦有保护茎端顶芽免受冻害的作用。 叶片的宽窄和颜色的深浅与品种和栽培条件有关。如宽叶韭品种、窄叶韭品种、青韭、五色韭(白、黄、浅绿、红、紫)等。 韭菜的叶为簇状,1株韭菜叶数多少不同。密度大时,一般3~5片,4片叶后易倒伏,较稀植时为5~9片叶;环境条件适宜时,7天长一片叶,天气较干旱时,能长出较多的叶片,阴雨潮湿天气老叶片易腐烂脱落。 韭菜的叶不仅是食用器官,更重要的是同化器官,在叶片成长后,应给予一定的营养生长期,使其同化物质能供给根茎与根系生长和储藏,以及新芽的萌发。韭菜叶部组织柔嫩程度与温度、光照、水分、营养条件有关。高温、强光、干旱、缺氮均引起品质变劣。据研究,叶片中粗纤维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加,维生素C含量随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增加而减低,气温和日照时数与维生素C含量无关,夏季非蛋白含量低,品味差。 韭菜叶片的宽窄、叶鞘的长短粗细是决定韭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叶鞘长短不仅取决于品种,与栽培技术也有关系,培土可使叶鞘增长;叶片的颜色及纤维的多少,除与品种有关外,也与光照条件有关。叶片组织内含有叶绿素和叶黄素,光照充足,叶绿素充分形成,叶片色绿,纤维多;光照不足时,叶绿素少,但可形成叶黄素,叶片发黄,叶片维管束木质部不发达,叶间组织中纤维少,品质柔嫩。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合理的密度,不断地培土,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形成健壮的分蘖,促使叶片长得长而宽,叶鞘长而粗,达到高产优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