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别称艾蒿、家艾等,为菊科艾属植物艾的干燥叶,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河北,夏季花未开时采摘,入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对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有治疗作用,外治皮肤瘙痒,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吧! 艾叶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主治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用于虚寒性出血。 艾叶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2、《本草求真》:专入肝脾,兼入肾。 3、《本草从新》: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艾叶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小野艾叶烟熏对于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及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平喘作用:野艾浸剂对豚鼠支气管有舒张作用。 3、利胆作用:艾叶油对小鼠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使其胆汁流量增加26%。 4、止血作用:艾叶水浸液给兔灌胃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制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艾叶的药用选方 1、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2、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3、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4、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5、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6、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7、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 8、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9、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一两,蒲黄、蒲公英各五钱。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10、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11、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 12、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 13、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 14、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 15、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
艾叶有什么副作用? 1、过敏反应:对艾叶的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艾灸过程中。曾有报道称,一女性患者艾灸后出现急性荨麻疹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胸背、腰及四肢出现风团样丘疹、瘙痒,眼睑、口唇及面部浮肿且痒,停灸并服用中药后过敏症状消失。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在艾灸之前应尽量谨慎。 2、消化道反应:如果食用艾叶量过大,会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偶贝还有头昏的现象,因此艾叶出现副作用与食用量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