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我市多种瓜类及多种蔬菜都会发生枯萎病和青枯病。如西瓜、香瓜、黄瓜、冬瓜、辣椒、番茄、马铃薯等会发生枯萎病;辣椒、番茄、马铃薯、茄子和一些豆科蔬菜既发生枯萎病又发生青枯病。常给瓜菜造成3-5成的损失,甚至绝收。因此,正确地区分和识别这两种病害,采取相应的综防措施尤为重要。
1 两种病害的识别
这两种病害在瓜菜上常同时发生,外表症状有一些极为相似。两病共同显著的特点是属维管束病害,表现为植株萎蔫、枯萎。发病初期,均表现为叶片、顶梢垂萎,特别是中午或强光下更明显,而清晨和傍晚可恢复正常;到发病中期,拔起病株,剖检茎秆,维管束都已变成褐色或黑褐色;到发病后期,病株凋萎,死亡。两病虽然症状非常相似,但只要认真地进行田间诊断和对发病全过程监测,即可加以区分。
1.1病原菌的种类不同。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尖镰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而青枯病则是由青枯假单胞杆状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1.2 植株萎蔫速度快慢不同。青枯病发病迅速,从显症开始,只需4-6d便会凋萎、死亡,表现为全株急性型萎蔫,而枯萎病病株从叶片开始垂萎,凋枯直至死亡,须12-15d,凋萎的速度的时间比前者慢8-9d。
1.3 病株叶片萎蔫部位不同。枯萎病病株是自下部叶片开始,自下而上依次萎蔫。叶色逐渐由绿变淡,由黄到枯黄,进而转为褐色。叶片基本不脱落,整株枯死。如香瓜枯萎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以开花至结瓜期发病最重。幼苗发病,根少、叶缩,然后整株倒伏枯死。成株开花结瓜期,叶片自下向上依次萎蔫,刚发病时白天萎蔫,早上和夜间恢复正常,10d后叶枯死状,易拔起。又如西瓜枯萎病多发生在成株结果后。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首先凋萎发黄,逐次向上发展。开始时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青枯病病株与枯萎病不同,是上部顶端的幼叶、嫩梢和刚展开的嫩叶萎蔫。萎蔫时尚叶青绿色。发病初期每日早、晚尚可恢复正常。接着其他部位叶片会急性凋萎下垂,迅速萎蔫。不等叶片枯黄变色,整株会很快失水青枯凋萎。如辣椒、番茄、马铃薯的青枯病都表现为青叶、绿枝萎蔫。
1.4 病株表现症状病征不同。枯萎病株在潮湿时,茎(蔓或藤)基部可看到黄白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这是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如瓜类枯萎病蔓茎基部常见褐色条纹斑或发生表皮层纵裂。潮湿时,有树脂状胶质溢出,茎部维管束变褐色,蔓藤呈水渍状腐烂,表现出现白色玉米粉红色霉状物。而青枯病株外表的茎、叶、枝及其他部位只表现病状,并不出现症征(病原菌)。只有横切病茎后,用手挤压变色的维管束时,才有白色的细菌液溢出,这才是它的病原细菌。如果将横切后的病茎浸入盛有淡盐水的玻璃瓶中,也可见乳白色的雾状物从切口喷出。
2 综合防治对策
瓜菜枯萎病和青枯病是很难治愈的两种顽病。它们可以通过土壤、种子、肥料、粪便、水流和农事操作时造成的作物伤口带菌传播。病菌从根部伤口及根毛顶侵入,在作物输导管内分泌毒汁素,堵塞导管,影响水分和养分正常运输,引起作物萎蔫死亡。其发病的条件是高温、高湿(20-25℃,80%以上的相对湿度适宜发病)、重茬种植、偏施氮肥、排灌不畅、肥料未腐熟、缺磷少钾等,均会导致枯萎病、青枯病的发生。
2.1 合理轮作。枯萎病和青枯病的病原菌均为“土壤习居菌”。枯萎病病菌以菌丝体、厚坦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在病残体中营5-7年腐生生活;青枯病病菌也可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存活14个月至7年。因此,只要土壤中残存这两种病菌,1年感病则年年发病。因此,应该在已发病的土地上实行2-5年轮作换茬种植,或水旱轮作效果更优。同时,种植前要彻底清除、烧毁病残株,不用病株沤肥,不施未腐施的有机肥,农事操作尽量减少瓜菜植株伤口,改善排灌条件,从多方面避开菌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