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玉米生产中常年普遍发生,尤其是在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年份和地区发病更重。
那么,玉米纹枯病症状是什么呢?传播途径是什么样的呢?玉米纹枯病用什么药效果好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玉米纹枯病的症状 发病特点玉米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病”“烂秆瘟病”,是玉米春播、夏播栽培中较为严重的病害,其寄主甚广,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高粱、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
该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
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先是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的上部蔓延。
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
苞叶、果穗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
果穗染病后秃顶,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
发病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
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多藏于叶鞘内,随玉米秆收获掉入土壤越冬,如不及时对土壤进行消毒,来年将会侵染玉米新苗导致发病。
发病规律 玉米苗期一般很少发病,多数在喇叭口至抽雄期开始发病,抽雄后开始扩展蔓延,吐丝期发展较快,灌浆至成熟期垂直发展最快,是为害的关键期和重灾期。
在,5月上旬玉米进入喇叭口期茎基部叶鞘开始有水渍状病斑,5月中下旬拔节时病斑明显,6月上中旬抽雄期病害加快,6月中下旬吐丝至成熟期是为害加剧期和最严重时期。
为害期通常在45天左右,最严重为害期约有20天(高志强,2013)。
玉米田发病率常在13.6%~80.5%之间,产量损失在10%~30%之间。
玉米纹枯病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
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寄主,后病部产生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扩展。
菌丝体侵入玉米表皮组织时产生侵入结构。
接种6天后,菌丝体沿表皮细胞连接处纵向扩展,随即纵、横、斜向分枝,菌丝顶端变粗,生出侧枝缠绕成团,紧贴寄主组织表面形成侵染垫和附着胞。
电镜观察发现,附着胞以菌丝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或从气孔侵入,后在玉米组织中扩展。
接种后12天,在下位叶鞘细胞中发现菌丝,有的充满细胞,有的穿透胞壁进入相邻细胞,使原生质颗粒化,最后细胞崩解;接种后16天,AG-IIA从玉米气孔中伸出菌丝丛,叶片出现水浸斑;24天后,AG-4在苞叶和下位叶鞘上出现病症。
再侵染是通过与邻株接触进行的,嘶以该病是短距离传染病害。
玉米纹枯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
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kg对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