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根系发达,适应性广,产量高,草质好,其适应性和利用价值都较其他牧草优越,所以有"牧草之王"的称号。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都可种植。最适于中性或碱性的砂质土壤。除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盆地能够安全越冬外,环湖半农半牧区也可种植。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紫花苜蓿种子小,因此,对整地要求较高。一般播种前整地要精细,要求做到地平、土碎、无杂草,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每亩施厩肥1500-2500公斤。播种时每亩施磷肥10-20公斤,特别贫瘠的地块应采用根瘤菌拌种或施少量氮肥。
苜蓿种子硬实率高,可用万分之一钼酸铵或万分之三硼酸溶液浸种,播前晒种3-5天。紫花苜蓿较适于单播,在4月至7月播种。播种量收草时每亩1-1.5公斤,收种时每亩0.5-1公斤。宜条播,行距收草时20-30厘米、收种时40-50厘米甚至100厘米,播种当年不宜采种。播深1-2.5厘米。也可以撒播,播后要耙耱。紫花苜蓿如与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等混播,每亩用苜蓿种子0.5公斤,禾本科牧草种子0.75-1公斤,以1:1或2:1的比例隔行播种。
紫花苜蓿在幼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抑制,因此,苗期需中耕除草2-3次。每年结合中耕施磷肥,每亩施磷酸二铵30-40公斤。越冬前结合除草进行培土以利越冬。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每年灌水2-3次可大大提高产草量。紫花苜蓿一般易受病虫害侵蚀。虫害可用病毒、绿僵菌等药物防治;病害可用病毒、托布津等药物防治,夏秋季喷施2-3次。
紫花苜蓿的收割应在盛花期或新枝长到5-6厘米时进行,割后留30-40天的生长期。最后一茬不宜太晚,使再生草能长高到10-15厘米,以便根部积累养分,安全越冬。紫花苜蓿一般每亩产鲜草2500-3000公斤,产量高的可达4000-6000公斤。8公斤鲜草可调制1公斤干草。当植株中下部果荚变成黑褐色时,及时采收,亩产种子15-25公斤,高产可达35公斤。紫花苜蓿最重要的利用方式就是调制干草或制成草产品饲喂家畜,以作为蛋白质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