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 、胡麻斑病和细菌性褐斑病都属真菌性病害。在寒地水稻生产中,这三种病害的发病症状不同,但最佳防治时期都是相同的。为便于操作, 我们可以采用同一种生物农药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其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
症状及危害:苗瘟由种子带病引起,一般发生在苗期,三叶期之前,病苗在靠近土面的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卷缩枯死。叶瘟在秧苗及成株期都可发生。开始时,叶片上出现针尖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形成以急性型及慢性型为主的4种不同形状的病斑。穗颈瘟发生在穗子的颈部,使穗颈变成淡褐色或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直接影响产量。谷粒瘟发生在粒上,使稻粒变成黑褐色,磨米时易碎,降低出米率。
胡麻斑病
一般在缺肥、缺水的稻田水稻生长发育不良时发病较重。
症状及危害
主要侵染水稻叶片,产生椭圆形或长圆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因大小像芝麻粒,故称胡麻斑病。病斑边缘明显,外围常有黄色晕圈,病斑上有轮纹,后期病斑中央呈灰黄或灰白色。严重时,叶片上很多病斑相互联合,形成不规则大斑,可造成减产10%左右,重病田可减产30%以上,并可降低稻米品质。
细菌性褐斑病
细菌性褐斑病是黑龙江省主要发生细菌性病害,在黑龙江省水稻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侵染水稻叶片、叶鞘(qiao?)和穗部。
症状及危害
叶片 叶片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纹,最后病斑中心呈灰色,常融合形成大形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
叶鞘 多发生于剑叶叶鞘,病斑为赤褐色,短条形,水渍状,多数病斑融合呈不规则形,严重时,稻穗不能抽出。
穗部 主要发生于稻粒颖壳上,产生污褐色,近圆形病斑,重者可融合成污褐色块状斑。
防治最佳时期:防治水稻叶瘟、胡麻斑病和细菌性褐斑病三种病害的最佳时期为拔节期,防治水稻穗颈瘟的最佳时期为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防治水稻枝梗瘟和粒瘟的最佳时期为抽穗后15天。
防治方法:防治稻瘟病、胡麻斑病和细菌性褐斑病每亩选用2%加收米液剂80~100毫升,兑水15升喷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