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盲蝽,属于半翅目,盲蝽科。这个棉盲蝽可是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样子上也有差别。它的主要成员有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等,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绿盲蝽。 1 绿盲蝽
绿盲蝽成虫体长5-5.5毫米,宽2.5毫米,黄绿色,全身覆有细毛,触角比身体短,前胸背板上有许多黑色的小刻点,前翅绿色,膜质部分半透明,暗灰色,卵长约1毫米,形状很像长茄子,上端有乳白色的卵盖,中央凹陷,两端突起。若虫刚孵出来的时候为透明的乳白色,吃食后就慢慢呈浅绿色。5龄的若虫身体为鲜绿色,触角淡黄色,末端的颜色稍微深一点,翅尖达腹部的第5节。
绿盲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华南地区的棉区。在黄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4-5代,长江流域棉区发生5代,华南地区发生7-8代。以卵在棉花、果树等植物的残茬、茎秆、断枝切口处越冬。3-4月平均温度高于10℃,相对湿度高于70%的时候,卵开始孵化,第1、2代若虫多生活在紫云英等绿肥田中。5月初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开始迁入棉田,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危害盛期。8月下旬以后,因为棉株的花蕾减少,它们又逐渐迁移到正在开花的其他植物上为害,11月开始越冬。成虫的寿命长,羽化后6-7天就开始产卵,产卵期30-40天。
2 中黑盲蝽
中黑盲蝽的成虫体长约6-7毫米,宽2.5毫米,身体表面覆盖一层褐色茸毛,头部很小,呈红褐色三角形。触角比身体长,前胸背板近中央有2个小黑圆点,小盾片与爪片的大部分为黑褐色,两翅靠拢时,身体中央呈现出一条黑褐色的带,因此成为"中黑盲蝽"。卵淡黄色,长椭圆形,卵盖边上还有一个丝状附属物,向内弯曲。
中黑盲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在长江流域地区大部分一年发生4代,下游棉区有时发生5代。4-5月,中黑盲蝽的越冬卵孵化后,一般就地选择寄主,5月下旬开始迁入棉田。若虫行动快,而且隐蔽。成虫喜欢在正在开花的植物上为害,以棉花、大豆、苜蓿、胡萝卜、马铃薯、向日葵等为主。6月下旬到8月是2-4代中黑盲蝽在棉田的发生高峰期。和绿盲蝽一样,8月下旬棉株花蕾减少,又逐渐迁入正在开花的其他植物上为害。9月开始产卵越冬,每个雌虫一生可产卵70-80粒。
3 苜蓿盲蝽
苜蓿盲蝽的成虫体形相对较大,长约8毫米,全身黄褐色,触角褐色,比身体长。前胸背板后半部有2个黑色圆点,小盾片中央有2个对映的半丁字形褐色纹,这是它与其他盲蝽区别的主要特征。卵呈淡黄色,卵盖平坦。若虫为暗绿色,全身被黑色刚毛,足淡绿色,腿节上有黑斑,胫节上有黑刺。
苜蓿盲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棉区。在黄河流域棉区每年发生4-5代,长江流域棉区5-6代。以卵在苜蓿、胡萝卜、绿肥、部分杂草和棉叶的叶柄内越冬,4月中、下旬孵化,孵化出的若虫在原寄主上为害,大部分在5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到5月下旬或6月初,1代成虫的部分成虫就迁入棉田为害,其中第2、3代为害棉花最重。9月中旬成虫开始在越冬寄主上产卵,一般产卵在比较光滑的叶柄和嫩茎上,密集成排。雨水多的年份和灌溉棉区,苜蓿盲蝽发生严重。
总的来说,这些盲蝽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当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80%的时候发生较重。如果6-8月份降雨较多,棉盲蝽就容易大发生。棉盲蝽在棉田产卵有一定的选择性,早播、早发、长势旺、田间湿度大的棉田,特别是施氮肥过多、化控不及时的、旺盛茂密的棉田,往往产卵多、受害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