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占比仍达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5%。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生产要素的耕地,既是碳排放的重要主体,也是固碳的重要单元,有条件在平衡国家粮食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降低生产中的碳投入,增加耕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笔者认为,提高耕地保护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作用,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着力稳定耕地数量 耕地的数量是产生碳汇和固碳的根本保证。以固碳为例,如果按照18亿亩耕地、平均容量1.2吨/立方米计算,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相当于土壤从空气中净吸收了306亿吨二氧化碳,对碳中和贡献非常大。可见,保证耕地的数量极其重要。 对此,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尽快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勘界定桩,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发挥大数据和地理信息平台优势,搭建智慧耕地管理平台,推动建立耕地保护目标、指标和坐标联动关系,强化数据、图表、信息平台协同管理。健全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全链条、全要素、全区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建设用地减量化发展。 强化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健全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保持省域内耕地规模总体稳定。推动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与审计、司法、监察等部门信息共享,形成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的合力,采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 借鉴森林、草原等生态补偿制度,研究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增加政府投入,调动地方政府和种地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等栽培措施,种养结合,大力发展固碳效益高、固碳成本低的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大田作物,严格禁止耕地“非粮化”,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加作物碳汇。 ——加快提升耕地质量 耕地质量是协调国家粮食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矛盾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有限面积内提高单产,主要依靠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投入,但这增加了作物生产碳足迹和碳投入。同时,“用地不养地”,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大量的碳被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耕种帮建议提升耕地的质量对减少碳投入和碳排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耕种帮建议要以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带为重点,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适度规模经营、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机械化推广和节水灌溉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着力稳定和提高粮食的单产。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和测土配方施肥,开展高效利用与节肥技术的研发,改善耕地质量,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等的用量,降低碳投入。发展和推广少耕免耕栽培技术,降低翻耕过程中的碳排放,降低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分解。积极发展“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的生态循环固碳农业,鼓励秸秆还田,减少环境污染,将固定的碳转入耕地中,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碳排放。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弱、耕地利用强度高的地区,建立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稳定耕地质量,提高耕地固碳能力。 ——高度关注耕地生态功能 耕地生态是碳汇的主要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2:41 , Processed in 1.36579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