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的流行主要决定于田间稻曲病病原的菌核量、品种的抗感性、水稻抽穗期与菌核萌发、孢子传播期的吻合程度、以及抽穗期的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等因素。先来看一下寄主的抗性。 1 寄主抗性
品种间在自然条件下对稻曲病的抗感反应差异显著,抽穗期晚的品种有大发生的趋势,粳稻发病程度重于籼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病粒发生以穗的中下部为主,上部次之,大穗、密穗型品种发病率高。抽穗速度慢、抽穗期长的品种发病时间长,而且发病重。稻曲病在齐穗后开始出现病穗,到15天左右病穗全面出现。再来看一下环境因素。
2 环境因素
水稻在抽穗扬花时遇到低温多雨,雾大露水重,特别是连阴雨的天气,稻曲病发生严重。在水稻扬花期,日平均气温在25℃-28℃,而且有3-5天连阴雨天,容易诱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栽培管理不当,也容易导致稻曲病的大发生。
3 栽培因素
当年发病重的田块,由于田间土壤带菌量大,有可能引起第二年发病严重;偏施氮肥以及穗肥用量过多,不施磷钾肥,引起田间郁蔽严重,通风透光差,相对湿度高,都会加重病害发生;淹水、串灌、漫灌是引起稻曲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近水口、田边以及田间管理不当,后期落水过晚,会导致发病严重。 |